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江南文化”概念展明天开幕
“5·18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活动“江南文化”概念展将于明天起至6月17日在长宁区来福士广场拉开帷幕。
通过“何为江南”、“文物江南”、“风物江南”三个部分,以手绘的方式串联展览的叙事结构,表现“下江南,知江南,念江南,爱江南”的情节脉络,以实物、视频、手绘、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展示江南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展览以“一叶扁舟”的装置作为视觉导入,第一部分将结合江南历史变迁的史实讲述这一地域的变化;以航拍与实录相结合视频短片展示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无锡等地山水湖泊、特产风物、生活风俗等场景,表现江南的自然山水、物产物候与人的生活。
概念展中心展台设计为“曲水流觞”样式,重点展示长三角地区相关博物馆所藏最具代表性的20件文物,包括河姆渡猪纹陶钵、良渚玉琮、吴王光剑、唐代打马球铜镜、越窑青瓷、平江图、姑苏繁华图、石库门建筑模型等,用文物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江南”这一地域的文化特质。
作为本次展览的一大看点,文物的展示区中参观者可以看到浙江省博物馆原样复制的“河姆渡猪纹陶钵”,还有拙政园浮翠阁、远香堂、香洲3件造型别致的模型也首次到上海进行集中展出。“文物江南”通过多幅手绘图画、复制品与模型配合专家访谈,展厅中设置相关文物3D 打印互动项目,以丰富多样的方式对文物进行阐释。
风物江南部分将集中展示江南物产、风俗、民居、精、诗画 声音、影像等版块。在“江南四时风物”手绘图营造整体环境中各大主题依次展开:“江南民居”设计通透的展墙,融入江南建筑典型元素,形式与内容均呼应水乡典型的格局与风貌;手艺人亲赴展览现场造就盆景中的“江南微缩景观”并将成品作为“江南精工”展项展出。该部分还将分别呈现竹编、木版年画、蓝印花布画布等7种江南民间工艺的精髓,讲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和江南人独有的审美情趣;江南声音,影像江南音部分重点展示吴语、吴音、吴乐的元素和“早春二月”、“小城之春”等经典电影中的江南的意像;展览特设“诗画江南”互动部分,通过观画、阅读、动手等相结合的方式体会与江南相关的画作和诗歌。
本次概念展响应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以“江南文化”为核心,联合上海及长三角各博物馆及各类文化单位共33家机构,第一次在上海市中心人流集中的商业中心推出展览,吸引更多城市人群了解江南文化的过去与现在。以展教合一、文旅结合的方式打造品牌性城市文化事件,以概念的形式推动和引领博物馆公共服务的能级提升。
编辑:山巍
责任编辑:包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