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苏30为啥贵?制造工艺特别费材料 大量小零件必须进口
为了弥补因事故损失的战机及增加战机数量,印度政府决定再次增购一批重型的苏-30MKI多用途战机。
目前,新德里方面已经与莫斯科谈判了获得新一个中队18架苏-30MKI战斗机的合同。根据俄罗斯可靠的国防工业消息人士告诉印度媒体,印度希望苏霍伊能向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HAL)提供能让纳西克工厂建造18架苏-30MKI战机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子系统。
这一额外订购的18架苏-30MKI战机的生产工作可以在2020年开始,因为届时HAL Nasik工厂将正式完成了全部222架双发重型苏-30MKI战机的持续建造合同。俄罗斯的国防出口机构Rosoboronexport目前正在为印度方面提供采购项目的报价。
据了解,现有俄罗斯在纳西克建造222座苏霍伊-30MKI的许可证将扩大至18架飞机。HAL 纳西克工厂组装的苏-30MKI战机单价约为6300万美元。而在HAL 纳西克工厂开始根据许可证开始组装苏i-30MKI之前,印度空军在20世纪90年代末购买了50架完整的苏-30MK战机,后来这些战机全部升级为MKI配置。加上印度自行组装生产的222架苏-30MKI战机,印度空军一共将列装13个苏30MKI中队。
如果上述至少18架战斗机的新请求转化为真正的合同,印度空军的苏-30MKI机队规模将达到14个中队也就是290架战斗机。
根据HAL公司的苏-30MKI战机生产合同规定,纳西克工厂的苏-30MKI战机生产将逐步实现四个阶段的本土化。
在第一阶段,HAL公司用完全采购的部件来组装战斗机,第二阶段采用一半进口部件组装战机,然后在第三及第四阶段中逐步利用国产部件来完成本土化制造。但是由于各种限制因素的限制,最终印度的苏-30MKI战机本土化工作只完成了50%,也就是说每一架战机上使用的印度国产部件只有一半。
导致这种结果的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大多数原材料,包括5800种钛金属模块和锻件,以及铝和钢板,必须从俄罗斯采购。印度方面称使用苏霍伊公司提供的制造技术会导致大量金属材料的浪费。比如用一根从俄罗斯进口的重达486千克的钛金属棒加工成一个重约15.9千克的尾部组件。
加地过程中被削掉的钛金属完全被浪费掉了。同样,一个重达3公斤的机翼支架就需要一块从俄罗斯进口的重达27公斤钛合金锻件来加工而成。这也是印度国产苏-30MKI战机成本要比原装进口的战机贵2000万美元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印度必须继续进口来自俄罗斯生产的钛金属加工产品,因为在印度本土生产这些用在苏-30MKI上的微量钛金属产品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总量不够无法降低加工成本。同样,根据HAL公司与Sukhoi公司的生产合同中规定,还有大量制造战机使用的'标准部件'如螺母,螺栓,螺钉和铆钉必须全部是俄罗斯制造。
印度苏-30MKI战机采购背景:
印度空军在20世纪90年代末获得了第一架苏-30型战机;当时印度与俄罗斯签署了一份价值15亿美元的合同,购买50架苏-30MK完整版战机。
到了2000年,印度又与苏霍伊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在印度本土自行生产了140架苏-30MKI战机。这些战机全部都在HAL公司下属的纳西克工厂中建造,并且这140架苏-30MKI战机在2017 - 2018年已经逐步交付。另外,除了这190架苏-30MKI战机之外,印度军方又增加采购了82架苏-30MKI。分别是在2007年增购40架,在2012年又增购另外42架。
自1996年印度空军购买第一架苏-30MKI战机以来,该型战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首先,随着印度空军要求更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俄罗斯方面为苏-30MKI增加了鸭翼和AL-31FP推力矢量发动机,这种动力尾喷口可以向多个方向活动,能明显增加战机灵活性。然后,印度空军还指定为苏-30MKI战机配备一套复杂的航空电子设备,而机型称号中的“MKI” 最后一个字母就是代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