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东迁为何让周朝走向衰落,因为这三件事
春秋时期的开始的标志事件,也就是周平王东迁事件。当然了,这件事也是将周朝划分为东周和西周的分界线。为什么一次简简单单的迁都事件,在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呢?事实上这件背后所蕴含的是周王室和诸侯实力之间的一次大洗牌,从此周王室开始走向衰落,各地诸侯势力崛起。
周平王
公元前771年,蓄谋已久的缯和犬戎匈奴外邦和周王室申侯勾结。他想要对周王室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想要拥立原太子宜臼为周天子。于是上演了历史大剧“烽火戏诸侯”,在周王室危难之际各国的诸侯大军并没有及时到达。即使当时的周朝中央政府拥有最先进的“六军”,但反叛军队可以到达都城镐京。已经明显的证明了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是外强内干。周幽王在这次的事件中死于骊山。反叛分子闯入宫中。申侯杀死太子伯服,将宜臼扶立为王,为周平王。进入镐京后,叛军的另外一支部队——犬戎,开始大肆杀戮,四处抢夺整个都城陷入朝不保夕的生活。
“烽火戏诸侯”事件虽然不是周平王亲手策划和参与的,但是无疑是周平王东迁的一个导火索。都城镐京长期受到外国人的威胁,再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经历了数次的战乱,早已经让繁华的都城残破不堪。于是周平王在登上宝座的第二年决定迁都雒邑。对于平王来说,迁都一事是为了摆脱王室贵族在镐京的旧势力,而培养自己的新势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讲都城从镐京迁至雒邑。
平王东迁
一、三大诸侯获益
平王迁都的举动不仅给周王室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给众多诸侯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不少诸侯从迁都中得到好处,护送平王东迁的三大诸侯(晋文侯、郑武公和秦襄公)则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晋文侯在这次迁都的过程中,他在周朝中央的位置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晋文侯在此次迁都中最为实在的利益是周平王默认和允许了晋国对河东地区的占领权,也就是说河东地区已经是晋国的了。河东地区对于晋国来说十分重要,这里的土地肥沃,靠近水源,人口众多,易于播种他作为晋国的国土,晋国从此一跃成为一流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力强盛一定程度上与此相关。
郑武公的身份要比晋文侯的身份要高些,因为是他是“公”,晋文侯是“候”。他的父亲在申国叛乱的时候阵亡了,他便继承他父亲的职务。此外周王室一直很支持郑武公向东扩张的战略,于是在郑国的带领下攻灭东虢国和郐国,并吞并周边的鄢、蔽、补、丹、依、弢、历、莘等城邑。郑国也是从这个时候发展起来,以至于后来小霸中原的机会
秦襄公在这次的事件中获得的利益可以说是改变国运的机会(可以看我另外一篇文章
被遗忘的秘密:秦国的第一个奠基人只是个马夫)。这次事件后,周评完一次性给秦国封了个“伯爵”。当然了与当时真的郑国还是没有办法比得。除此之外周平王还赐给了秦国岐山以西之地。岐山的地方是虢国和犬戎的地盘,是周朝的宿敌。周平王这么安排无疑是为了让秦国把他挡住外敌骚扰,但是没想到的是秦国把这两股势力收为己有,周平王更是默许。秦国成了最大的赢家。
二、爵位的分封
除了这三大诸侯国,获益的还有申国和卫国。申国即使是叛乱国,但是申国作为扶立周平王的诸侯国,他的地位不用说大家都知道。但是卫国被周平王封为“公爵”,一下子从“侯爵”晋升到了“公爵”。有了这个“公爵”的名号,卫国日后便更有底气去号令诸侯了。
三、默许的侵略扩张
周王室对于分封有一个特点就是默认领土侵略的扩张,对于三大诸侯国的分封就可以看出,三大诸侯国开始了 领土的扩张,而周平王对于这样的事情选择的是默认允许的态度。尽管各个诸侯国的扩张的野心已经明目张胆了,周平王依然是默认允许的态度。各个诸侯国在这样的局面中开始强大起来,代表着周王室的势力开始衰落。因为这时候周王室已经没有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能力。
诸侯混战图
平王东迁之后,诸侯国开始看出来利益的所在之处,各个狼子野心。正是这三个原因让诸侯国不断的强大起来,以至于周王室号令天下的威严和能力早已荡然无存了。更多是诸侯王以周王室的名号喊着“尊王攘夷”和“天下共主”口号,冠冕堂皇的进行着诸侯拉锯兼并战。让周王室不断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