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有望6月重启 多家巨头进入备战状态_8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周四在第八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表示,中国可能于6月份重启对新核电项目的审批。
中国目前有15座核反应堆,总装机容量为1250万千瓦。徐玉明表示,年底前预计将有另外两座核反应堆并网,2014年之前还将有24座核反应堆投入运行。
在去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中国叫停了新核反应堆的建设。徐玉明表示,新项目建设的暂停已对国内零部件制造商造成冲击,这些厂商的相关合约总价值达到人民币300亿元(合47.5亿美元)。而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政府平均每年批准建造8座新核反应堆。国内的核电审批就进入了冷冻期,不少核电设备相关的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时隔近一年,昨日,国内核电设备龙头企业东方电气总裁温枢刚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目前核电审批仍未解冻。
目前行业的普遍观点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推进我国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是整个行业的重大战略问题。而眼下首先能做的,就是进一步提高核电本身的安全性。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核电起点比较高、基础比较好,核电运行水平和建设能力都处于世界前列。而且,目前国内所用的核安全标准高于世界上很多国家。但是,福岛核事故改变了传统的核安全理念,引发了核电运营、核安全设计理念、多堆厂址安全管理及公众的接受度等很多新的课题,对核安全标准、技术研发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王中堂介绍,经过2011年历时8个月的对国内所有核设施进行的核安全大检查,可以认为,中国核电厂处于安全状态。但是,针对福岛核事故中出现的超设计基准的外部事件,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改进,这些改进是对既有安全的进一步提高,不表明目前的安全没有保障。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一些改进要求,并且对每个核电厂提出了完成这些要求的规定时限。
考虑到核技术和核电安全的特殊性,政府应该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实施全过程的严格管理,应加快《原子能法》和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规范核电管理;而且要强化政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理顺行业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问题,完善行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等。
去年东方电气将公司原工程分公司和进出口分公司的资产、人员、业务合并,成立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分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市场开拓。除了传统的亚洲市场以外,南美洲与欧洲也成为了东方电气的目标开发市场。
今年我们仍将继续坚持开发海外市场,积极寻求海外电站投资机会,扩大海外市场占有率。未来包括印度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市场都将是我们的重点开拓对象。公司董事长斯泽夫说。
今年5月6日,日本唯一尚在运行的北海道电力公司泊核电站3号机组全部核分裂反应停止,反应堆彻底停运。至此,日本54个商用核反应堆全部停运。此前,也有不少国家纷纷表示弃核或零核电。
事实上,去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主要核电设备制造商被取消或延期的订单总额达250亿到300亿元。据占核电主设备市场60%份额的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峰介绍,仅东方电气一家受事故影响的订单额就达100多亿元。
2011年因国四条被叫停的主要是已核准但尚未开工建设的5台机组,分别为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3号、4号机组,福建福清核电站4号机组及广东阳江核电站4号机组。而多位业内人士透露:一旦恢复审批,这几台机组肯定会先获批,最有可能第一个获批的是田湾项目。据悉,其他可能被审批的项目还包括:辽宁红沿河核电站5号、6号机组,广东阳江核电站5号、6号机组,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6号机组,江苏田湾核电站5号、6号机组,辽宁徐大堡核电站1号、2号机组,广东陆丰核电站1号、2号机组。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重新接到来自核电站运营商的订单,这成为核电项目重启的融冰信号。哈尔滨电气集团近期接到江苏连云港田湾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的核岛主设备订单,而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也于近日开始恢复建设。
实际上,我国核电主设备均为国企所垄断,其中核岛设备为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和一重集团四家企业制造,而前三者几乎垄断了国内的常规岛设备市场。
哈尔滨电气集团除了近日连续接到江苏田湾核电站3号和4号机组的多个设备订单外,早在2011年12月底就与中核建设集团签署田湾核电站主设备供货合同,2012年3月,哈电集团再获山东海阳核电同类合同,订单规模不容小觑;上海电气集团在台山、海阳和桃花江项目中都有订单;东方电气在红沿河核电站、三门核电站、宁德核电站等订单方面也有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