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制造业转型升级亮出“新天地”_7
德阳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四川重要的工业城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已形成火电、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多电并举格局。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由德阳制造。值得关注的是,在9月3日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所展示的歼10、歼15及核导弹有二重生产的主要零部件,歼11、无人机有德阳市恒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主要零部件。德阳重大装备制造正向着德阳创造迈进!
四川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德阳工业。省委书记王东明多次亲临德阳,明确要求德阳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全面小康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今年8月召开的德阳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取向,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德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今年1-7月,全市1289户规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99.7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
装备制造迈向高端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助力创新创业、升级中国制造作出重要部署。就在这一天,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重型燃气轮机试验中心进行首次压气机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5万千瓦重型燃气轮机试验正式启动,这将大幅提升燃气轮机的国产化能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省权在东汽重型燃机试验研发项目现场调研时说:项目研制成功后,可突破和掌握燃气轮机核心制造技术,摆脱国外垄断的被动局面,对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国防建设将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德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德阳工业经济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单一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到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多元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四川省玻纤集团有限公司在创新驱动中,研发成功了除尘专用高效玻璃纤维覆膜过滤材料技术项目,填补高效除尘覆膜滤材在省内的生产空白,进而替代进口产品。今年8月,由东方电气集团成套供货的神华国华高安屯燃气热电项目M701F4二拖一联合循环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并投入商业运行。该项目是目前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用人最少、环保零排放的绿色生态电站。至此,东方电气重型燃机今年已经交付运行6台,累计投运35台,机组性能试验结果优良。
同时,德阳着力发展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核心的航空航天装备、高速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市有1500余户装备制造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8户,德阳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德阳高端装备制造正向产业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目前,德阳发电设备、大型铸锻件、石油钻机制造能力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新能源装备制造已形成火电、风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多电并举格局;全国60%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50%的大型轧钢设备、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由德阳制造,德阳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通航产业成新引擎
德阳广汉高新产业园区2014年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地区,除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外,园区还积极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内,西林凤腾、星耀、航泰等多家通航产业龙头企业密布其间,一座占地13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产业园雏形渐现。西林凤腾于2012年9月25日成立,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直升机培训基地,其业务范围包括直升机私商照培训,包机租赁、空中旅游、直升机维修托管、飞机销售等,计划今年拥有飞机达到60架。四川星耀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正在打造占地150余亩的固定翼飞机运营基地,可以停放约50架公务飞机,可为国内外大型企业、商业人士购买的公务飞机提供停放、托管和飞行服务,并将产业链延伸至应急救援、抢险救灾、航空拍摄、人工增雨等。四川航泰航空装备有限公司则在高新区投入5亿元建设新的生产基地,着力发展民用航空产品,计划到2016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小型飞机起落架系统集成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国内最大的航空地面保障设备生产与服务基地、国内最具实力的航空部件改装维修服务中心。
去年,捷克总统顾问科胡特先生一行到广汉、民航飞院访问,广汉通航产业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航空文化氛围让科胡特一行惊喜不已,并表达了希望与广汉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同年5月23日,捷克科学技术机构与广汉高新区签订信息交流谅解备忘录,宣布将在通用航空等领域开展重点合作。
广汉通用航空产业已向国际化靠近,下一步,广汉将依托雄厚的通航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打造集培训、运营、维修、研发、制造为一体的产业链。随着产业链的拓展和毗邻成都区位优势,广汉的通用航空产业正向天空进一步拓展。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表示。
德阳市统计局工业生产快报显示,今年1至7月,该市42户涉及燃机和航空产业规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比全市工业增速高4.0个百分点;全市222户规上新兴产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 498户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工业增速稳定回升;食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保持平稳增长;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较前三个月有持续回升态势;医药、建材、服装纺织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4.7%、16.6%和14.0%。
德阳市经信委主任蒲正表示,德阳工业进入一个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切换的新时期。通过创新驱动稳增长,传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形成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较先进、研制水平较领先、配套体系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而通航产业后发给力,将成为德阳未来增长的新引擎。
转型升级亮出新天地
德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转型升级事关德阳未来。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德阳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重,产业外延增长与内涵发展并重,培育优势增量与优化存量并重,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大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着力构建现代装备制造体系。 德阳市在贯彻落实2014年稳增长十六条和2015年四川稳增长三十六计过程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向企业释放改革红利的务实态度。
德阳市委今年出台的《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的决定》处处诠释了德阳走在前列的信心和积极作为。工业方面,提出了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努力打造德阳经济升级版,进一步明确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化工、医药、建材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做强配套企业,引导与优势产业配套的外地企业,推动工艺流程、产品、功能、服务和价值链五个升级,最终实现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品牌效应、集聚水平、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政策的给力为德阳工业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心剂。
德阳转型升级,企业打头阵。 以敢为人先闻名的广汉,工业经济连续9年位居德阳第一。新材料、高端设备、生物医药发展提速,涌现出宏华石油、三星铝业、天成不锈钢制品等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成为该市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也为广汉经济逆势上扬夯实基础。去年,广汉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83.5亿元,实施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9个,新兴产业占比达36.1%,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6家,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3.07%。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2%,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增速位居德阳前列,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有力推动了广汉经济再上新台阶。
四川上之登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世蓉说: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有风险,但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和担当。我们一定全力打造高科技、高品质的国际化新材料企业,走绿色环保之路,造福全社会。
天成不锈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新表示,2015年,公司计划完成出口不锈钢10万吨的目标,力争实现销售网络覆盖东亚、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等众国家和地区。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产业配套体系的建设,通过不断地创新提升,再经过5-8年的努力,不锈钢产业园将成为创新型、外向型示范园区,成为四川乃至西部高端不锈钢供应基地。
百世昌重机公司则致力研发冲压自动化这一智能感应jrs英超直播吧_jrs直播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随着工业jrs英超直播吧_jrs直播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的不断创新,并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jrs英超直播吧_jrs直播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不仅能完成较为复杂或繁琐的工艺技术,还能为企业降低用人成本。装备制造业势必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公司董事长吴佰韬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在广汉市召开的转型工作总结表彰会上,东轴轴承等14户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示范企业的成功做法得到企业普遍认同。
企业冲在前,政府镇后方。近年来,德阳市紧紧抓住稳增长牛鼻子,不断提升工业服务的效能。德阳市经信委梳理27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并分类建台账,通过协调使之逐一落实;组织搭建形式多样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在融资、人才、市场、培训等提供零距离服务;为推进智能制造产业 互联网+,牵头北京数码大方公司与德阳企业的深度合作走出坚实的一步。四川步阳门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勇军谈到电子商务体会很深, 4年前公司就利用互联网进行销售,物流速度加快了、物流成本也缩短了,消费渠道及产品产销量增加,过去在四川的销售额不到3万台,现在达到了25万台,而且还呈上升趋势。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德阳市支柱行业结构更加合理,由一业独大转变为多点支撑。德阳市机械行业占全市工业比重降至36.7%,食品和化工行业占32.9%,医药和建材行业占11.7%,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大,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列入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41户企业中,12户关闭企业已全部关停,26户企业的落后生产线已停产;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51亿元,同比增长0.66%;园区已建成面积147平方公里,同比增长4%。
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7月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总产值达1899.7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增速同比增长9.0%,产销率增长95.4%。德阳以技改项目为抓手,积极组织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全市42家中小企业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这些专项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为德阳市工业稳增长,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制定二五四三发展新蓝图
为贯彻落实省委希望德阳要五个走在前列的目标,德阳市委今年出台7号文件,明确到2020年,德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7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达到150亿元以上等宏伟目标。
德阳市经信委更从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出发,提出了 二五四三 的工作思路。
两大领域,即传统优势产业、高端装备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