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人对自己的蜀国五虎上将的评价,这观点可能就是诸葛亮的观点
现在我们对三国时人的评价并不是凭空而言,其实是有很多的历史依据的,比如来源于《三国志》,当时蜀国还有一本书叫做《季汉辅臣赞》,这本书比陈寿的《三国志》更早,《季汉辅臣赞》中的很多观点被《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所吸收,这些观点也被今天的我们所熟知。
作者是蜀国的官员,跟随过诸葛亮,担任丞相府的主簿,这个职位是个类似中央办公厅主任的职位,因为它的职位,从某个角度讲,他的观点可能就是诸葛亮和蜀国对五虎大将的真实看法。有意思的是。在以后刘禅的对五虎大将的追谥中,有的简直不谋而合。当然这是第一手资料。而且评价被后人认为是客观公正的。
这本书可能就是一个人对他老同事的评价。
杨戏,字文然,犍为郡武阳人,诸葛亮丞相府主簿,后任东曹掾,梓潼太守和任射声校尉。
说到蜀汉的将军,当然首先要说到关羽、张飞。杨戏当然也把关张二人排在众将的首位。
杨戏说;关、张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携上,雄壮虎烈。藩屏左右,翻飞电发,济于艰难,赞主洪业,侔迹韩、耿,齐声双德。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关羽、张飞赳赳英雄,匡扶汉室,在刘备左右,雄壮威猛,挽救危局,他们的声誉和德行令人称道。他们的行为可以和西汉佐刘邦创大业的韩信和东汉辅佐刘秀开创国家的耿纯相比美。但羽骄于士大夫而善待士卒,张飞对士大夫爱敬而不体恤士卒,两人都将奸险小人放在身边所以轻率少思,以致陨身。
看来,两人在识人方面远远不如刘备,看来再拥有万人敌的本领,都比不过识人,识人永远是成功的基础。
马超:骠骑夺起,连横合从,首事三秦,保据河、潼。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马超连横合纵,起事于陕西,占据河、潼险要,但马超性格多疑。临阵时(指的是和曹操的战斗)和盟军不统一,各有算计,被敌人适用离间,最后家破军亡,虽然最后遇上了真龙天子。
杨戏对马超是有点批评态度,马超不顾在曹操手中作人质的父亲马腾的死活而执意造反,致使马腾死于曹操之手,有悖人伦。
刘备给了马超高官却又不敢重用马超的深层原因,就是马超的道义缺陷,刘备的团队不同于曹操,曹操唯才是举,而刘备的大部分人马虽起身社会底层但很重视德义之道,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刘备,厌恶曹操的深层原因。
杨戏对赵云的评价简单的只有十几个字,这对于我们敬爱的子龙将军太过简陋,但历史就是这样,
征南厚重,…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杨戏称赵云为“猛将之烈”,重要的是一个"猛"字,一个"烈"字,猛是打仗勇猛,烈字可能指的是赵云的忠诚和秉德尊业。
赵云在三国蜀汉时期的知名度确实远远不如关张、甚至也不如马超和黄忠。但赵云在这几个人中无疑是最优秀的,他忠心耿耿,道德楷模,刚直敢谏,浑身是胆。而刘备和诸葛亮不用赵云一定有他们的原因,也许赵云的性格平和而不适于作为方面之任,也许赵云的谨慎小心比关张更适合作为卫队首领,也许,赵云得持恭自守的性格限制了他的发展。
对于黄忠:将军敦壮,摧锋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
敦厚勇壮,先登陷阵,陷阵赴险,立功蜀汉又能立事于史,是当时的国家干城。
黄忠是刘备取成都和战汉中时的大功臣,斩杀夏侯渊的带兵将领就是黄忠。对于黄忠,杨戏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这部书提供给了当时蜀人心中的蜀国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