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资讯】咸水镇“产城融合”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_0
为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咸水镇党委以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强化辖区产业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地制宜兴产业,优化布局育基地。咸水镇党委根据辖区气候、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结合柑橘种植历时悠久的产业发展现状,确立了以“橙”类种植为主导产业、其他各类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将集镇发展与产业规划充分融合,以“产城融合,共同发展”为目标,推出“大橙小镇”建设思路,着重打造本土文化产业品牌。突出农业主体地位,不断加大农业基地培育力度,目前共培育有蕉川红枫种植基地、人和万亩桔香示范区、南宅沃柑种植基地、洛江爱鸟界猕猴桃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种养基地48个。打造产业发展链条,促进项目建设集约化,据统计,目前咸水镇共有桂林市第四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铁路跨桥工程、棚户区改造、自治区农发办特色村镇试点项目4个重大项目,各个项目将融合实施,同步推进辖区产业基地与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公共配套设施与社会服务的完善,共同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辐射带动整个镇域快速发展。
上下联动齐推进,内育外引聚合力。咸水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举措,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专项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辖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着重补齐工业发展短板,持续加强厂商企业引进力度,据统计,目前咸水镇共与拉芳日化、新律电子有限公司、北京驰普等10余家企业商谈进驻事宜。同时号召辖区企业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将城镇建设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中,确保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专项领导小组联合优秀党员干部与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定期就乡村振兴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走访调研,全面了解辖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收集、倾听群众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建议,在为镇党委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真实有效数据的同时,增强广大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参与感,夯实乡村振兴工作中群众“主人翁”的地位。
聚焦文化树品牌,强化宣传亮形象。咸水镇党委将城镇发展与本土特色有机结合,以“橙”元素作为辖区文化发展的载体,将其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充分融合,在树立本土文化与产品品牌的同时增强群众对城镇发展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注重突出宣传重点,镇党委通过LED显示屏、集中会议、微信公众号、宣传专栏等形式定期向辖区群众通报当前脱贫攻坚、清洁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进度,确保全镇上下建设步调一致,切实维护群众对乡村建设工作的“知情权”。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适时联合上级部门、企业团体以及社会爱心人士举行文化宣传活动,围绕“橙”文化,打造本土品牌“卖点”,强化地域特色,增强辖区文化建设。据统计,截止目前咸水镇以深耕本土文化品牌为导向,共开展“柑橘采摘大赛”、“万企帮万村”等特色文化活动10余次。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加强与各级媒体的沟通交流,及时将辖区工作重点、亮点通过报刊、互联网等媒介传输至广大群众,并将宣传工作常态化。通过“线上宣传、线下宣传”一手抓,有效拓宽了本土文化影响面,为地域品牌的形成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杨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