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控制系统遭遇网络攻击 责任在谁?_5
信息安全挑战本身就是敏感话题,升级到国家安全层面的现实令问题更加敏感。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安全运行处王明华处长介绍,生产企业信息安全工作本着谁拥有、谁运营、谁负责的基本原则,是否涉及到国家力量的介入,有相应的对等原则。从受威胁对象上划分:如网络攻击针对政府、整个行业,或攻击实施者有组织有预谋,再或确认是国家行为的针对我国任何个体单位的攻击,这都是我国政府调动力量对等介入的依据。国家响应级别又将和安全受威胁程度相关,王明华处长把这类比为是个体感冒,或是流感爆发,还是SARS爆发的应对级别,非常形象易懂。
随着工业领域生产系统网络化,系统化,高度自动化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在工业中一下子凸显起来了,尤其是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的借助互联网基础构建物联网,企业可因此远程监控自身生产数据,甚至执行远程操作,这同时也给黑客远程攻击、操控生产网络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虽然当前国内未听说企业因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但因控制系统漏洞遭病毒攻击,造成危险设备的状态数据采集失效的情况当然存在。
从震网病毒肆虐伊朗核材料生产基地开始,信息安全无疑引起了人们的真正关注。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将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这表明了国家对信息网络安全开始给予高度重视;同时相关工控安全标准正在加紧制订中。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意味着,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SCADA、DCS、PLC等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保证工业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防护问题是技术问题,更是涉及人因的系统问题。如果系统有身份认证,工程师却嫌麻烦而不设密码,或设置极其简单的密码,那这一环节的门就是敞开的。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信息安全部负责人唐文博士说,如果给PLC的操作设置好密码,那你就已经有了一道工业信息安全的重要屏障了,这没有任何附加投资,但工程师往往嫌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