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面对质量控制的痛点,新能源车企将何去何从?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其中“扩大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等内容引发了汽车行业的广泛关注。
我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将是全球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如何突破核心技术难点,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汽车质量不容忽视。
产品质量关乎企业的生命,车的质量更加关乎人的生命安全。进入3月,备受关注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到了。面对质量控制的痛点,而今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企将何去何从?
击破行业痛点 稳扎稳打占领市场
只有坚持质量引领、以质取胜,把发展质量放在第一位,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满意度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信任。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快速发展当中,也不乏存在个别“抄近路”的企业,产生了不少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上的问题。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亟需一批稳扎稳打、专注修炼内功的企业。
为击破车企质量控制的痛点,2018年,银隆新能源引入了零部件前置筛选检测机制,对进厂的每一个物料进行严格检测,在产品采购方面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拒之门外;内部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自检、互检、专检体系,通过信息化管理优化和创新,不断完善过程监督系统、质量管理系统等,并致力于打造具备汽车整车检测、零部件可靠性检测等能力的行业一流实验。
靠质取胜是企业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以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银隆新能源推行零缺陷制度,由珠海总部垂直管理各大基地的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强有力实施落地。2018年5月,为了满足客户要求,让新能源公交车早日投入运营,银隆不仅在生产速度上追赶,更是在产品质量上下了苦功,以100%的通过率完成当地车辆管理所全方位的安全查验。
打破发展壁垒 助力提升售后标准
纵观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异军突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必争的科技制高点。从我国自身国情看,人口众多、资源紧张、污染加剧决定了传统燃油车发展规模,新能源车是为数不多可选的有效路径。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除了质量问题,滞后的售后配套体系等问题,也逐渐暴露,这对培育消费市场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转变,新能源汽车转向市场驱动。谁能满足市场需求,赢得客户满意,谁就能赢得市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把眼光从前端市场转向后端市场。”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说道。
2018年,银隆通过管理改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为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和水平,银隆推出了“2411”售后服务承诺标准,前瞻性地推动行业售后服务标准的提升。在台风“山竹”等恶劣天气袭击珠海时,为了避免因天气、路面状况恶化带来的各项隐患,银隆售后服务团队奔走在珠海各个角落,为珠海公交提供全方位的售后保障和应急救援。2019年春运,银隆第一次开启春运保障工作,在春运期间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全国银隆车辆的保障工作……
如今,银隆已在全国划分十个区域售后中心,建成超过200家维修服务站,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地区,未来还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敢于直面行业痛点,不回避、不随波逐流,银隆新能源始终把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和质量摆在首位,用健全的售后体系,诚信面对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