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消费品领域智能制造的实践与思考
9月24-25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500余位中外嘉宾云集。
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由24日的主论坛及25日的五个平行分论坛组成,特邀中、德两国政府、企业等多方代表,剖析新工业革命时代全球经济大势,解读德国工业4.0现状,洞悉中德合作新动向。
通过分享中德最佳实践经验,解决中国制造业最迫切需求,为中国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提供前沿趋势和最佳实践。52位中外演讲嘉宾为现场500余位参会嘉宾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中德联动,共襄智能制造产业盛举。
如下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演讲实录,他分享的主题是《消费品领域智能制造的实践与思考》。
我跟大家就消费品领域有关的智能制造情况做一些交流。大家看题目,对标学习来寻找路径,事实上大家知道,标比较难找,现在有德国和美国的一些企业在做,我们国内有些企业也在做,包括没有到场的一些企业也在做,所以我说对哪个标是一个挑战。
我讲几点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提一些建议或者一些疑问来共同探讨这方面的工作:
1、讲到消费品领域,目前我们把它简单分成几个行业,比如轻工、纺织、食品、医药,另外把消费类电子主要指手机跟电脑这块加进来。这些行业是多少?大体占整个工业的1/3,无论增加值、利润、营收这些方面,整体消费品领域或者消费品供应大体占全部工业的1/3,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点,具体数据今天不讨论了,每年差异大体是这样,大家知道我们消费品领域或者跟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产品的领域大体占工业的1/3。
这是一个基本的体量。品种、市场比较广,有100多种都是在国际上量最多的,另外像家电制鞋、棉纺、化纤、服装、手机这些产能都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上。还有像出口、轻纺出口在全球也占30%,这是大体上几个基本的数据。
方才我说量,质呢?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但是我们看看品牌,2015年世界品牌500强中我们占7户,4户是家电和消费类电子,3户是食品,大家可以看出来,有一定影响力的还是在这些方面。相对来说我们服装业缺少特别超大型的企业,像家电超亿元营收的企业还是缺少的,所以品牌的影响力也不像食品、家电、消费类电子影响那么大。
这是我这几分钟给大家简单讲述的消费品行业在我们国内基本的现状。
2、消费品领域在智能制造方面确实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这里举几个行业,第一个就是家电行业,应该说到目前为止我个人认为国内在智能制造做的最好的行业确实是家电行业,大家知道的企业我也不一一列举了。相对来说因为它本身属于离散型制造,所以在实施智能制造的要求方面有一些优势。一会儿我会讲像食品、药品、流程型的制造可能还在智能制造方面其他不同的要求。
如果从近两年来搞了一些试点示范项目的企业来看,大体上都实现了从零部件化到标准化、模块化和进程化,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的需求,并快速的交付产品,这包括对你的个性化定制都有很大的提升。在产品质量以及效率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提升,以及产品的开发周期、成本的降低这些都是很明显的事情。
但是家电行业的一些企业在智能制造化过程中也不是这么简单,里面到处都是机器手、传感器,智能制造离不开传感器。包括其他方面采用这些结构数据量会这么大,每天生产线恐怕要产生几万几十万个数据,怎么处理这些数据确实值得大家去探索,所以应该要有很多对标学习。这是家电行业我认为做的最好的。
家具行业也算离散型,从智能示范试点这个角度来看家具行业也是标准化,有的企业也在做,但是原来有的可能一般用二维码最多,怎么保证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个人拼接起来,现在进行的还是不错的。整体置于前端首先要实现定制化,服装也好、互联网+也好,所有的前端都依托用户需求。
尚品宅配做的比较好,好在哪儿?可以按需求定制你的家具,不然我们都要到家居市场选,选跟你更接近的产品。当然他们也在一些时间上、订货的规格上、材质的选择上有些好的做法。家具行业大家可能觉得很传统,事实上跟近来的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还是有相当大的关系。
纺织服装行业主要是服装,这一块有些企业可能有的没到场,大家都知道从网上我们了解到做的也不错,从示范的企业来看主要是运用了互联网的人体数据库,人体的几万个模型根据你的模型数据来选择,包括个性化定制都是按自己需求,是完全一致的,包括原料采购清单也可以看到,使得渠道和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最关键的是什么?有的时候避免撞衫,可能多加一条东西就不会跟大家一样了,定制化一个大的好处就是在服装方面会有很多有个人特点的东西,当然在选择方面也要看每个人的眼光。
另外我们的棉纱纺纱厂也在探索,如果大家看过纺纱锭,未来可能每个企业都会在每个锭上加一个FAD。我们几十年前就知道纺纱厂很热,将来我们可以不用进到纺纱车间,直接在车间外监控每个锭子。虽然有的企业采用的是渐进式的智能制造方式,但是结果还是很好的,至少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另外对生产线的监控也更方便。
下面主要是流程的,比如食品行业。食品行业我们可以看几个示范企业,从原料到设备全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制造以及怎么样安全控制。大家看乳粉企业都可以看到,这样能够保证产品、食品的安全程度。流程方面希望大家还要探索,它本身是个封闭的加工过程,但它每一个工序未来的智能化对加工程度、品质保障的控制程度来说确实很重要。
大家看过化工流程都是这一些,这类企业的智能制造核心点确实还是有所考虑,一定要在关键点监控,实现至少提前预计问题,否则问题出现就来不及了,这样对检测有一定的压力,流程制造方面更多是预先检测、预先预计一些问题。这也是智能制造的一个方面。
医药行业也一样,医药行业也有几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也都搞了一些自己的生产线,但这里面最大的成功是中药。中药几千年来一直走不出去有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是管控。从流程方面去考虑确实是我们现在通过智能制造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包括中药要熬制好久,怎么保证未来通过数据的反馈熬制多长时间、生产线运作多长时间更有效,最终使中药品质能够更好,还有更稳定,这一块通过智能制造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目前消费品领域其他行业也有,但是相对来说可能更集中在我方才提到的家电、家具、服装、食品、医药方面。这是大体目前各个试点示范的企业在进行的一些工作以及做的一些探索。
3、智能制造是我们实现消费品领域三品占位的重要途径。我稍微介绍一下今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的若干意见,我们叫国办16年的40号文件,这个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心消费品发展的结晶,是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的高等文件,为十三五及后期整个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指明了工作方向。
对于我们所有在座的各位、消费品领域的企业终端产品、过程产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个若干意见大体明确了2020年的一些发展目标以及四个具体方向目标,另外也提出了增品种提品质里的12项具体目标任务和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这是消费品领域未来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我们会以这个为核心开展一些工作。
这里有几点我需要强调:
1.从智能制造跟三品的联系,智能制造是增品种的加速器。
智能制造基础是模块化、标准化,比如在家电行业,原来成百上千个零件现在变成几十个模块,要求供应商提供模块,而不是像原来提供元器件。
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可以更多的增加品种,像冰箱不能离开一门两门三门采用哪些采样,还有包括家具行业的采购设计生产检验,都要通过实施标准化、实施最佳的设计或者最佳的生产来达到最终的目标。
有些企业已经算过,大体上标准化提升,首先标准化率达到30%-40%,模块化以后也实现了品种的增加,主要是从增品种角度是个加速器更方便了,否则变化肯定要受影响,随时能按用户要求,加上规模化标准化的采购。
2.智能制造是提品质的稳定器。
这个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智能制造可以大幅提高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可靠性。现在很多企业、很多产品,或者我们作为一个用户来讲,某一次买到一个产品,估计再过几天再买就变了。大家心里会很反感,觉得这个品牌不行要换另一家品牌,这多数是因为缺乏一致性,一致性是生产线上的品质保证。
一点点的变化,通过智能制造会不太容易变,它都已经固定化,几千个零件封在几十个模块里不太好变,这是简单的道理,事实上企业管理上容易得多,可以保证质量、保证品质。大家知道像特斯拉纯电动汽车,18650的芯是七千多个,七千多个芯要完全一致也很难,所以模块化保证品质不用多讲,大家是搞行业搞企业的,这个还是很正常的。
另外像中药质量控制非常困难,通过一些智能制造建立过程管理、过程控制,对量非常大,工艺制造的一些智能化控制速率进行反馈,通过反馈控制全过程把中药的动态优化生产做下来从而让品质有保障。智能制造确实是保证了一致性大大的提高,这一点保证品质的稳定,所以是非常重要的。
3.智能制造是创品牌的催化器。通过智能制造的演化让品牌跃升,我想更重要的是前面良好品质的保持使得企业的口碑会越来越好,买了一种产品用起来很不错下次还会继续买,也会推荐给周围的亲朋好友,关键还是口碑,口碑好了自然大家会推荐品牌,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像乳制品行业大家也知道近些年来尽管还有一定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提高了很大的质量、品质管控的水平,升级改造包括控制过程、关键环节的智能控制,我们的品牌影响、在国际国内的一些地位还是逐步上升。建议大家看看乳制品的管控的一些检测数据,这是值得大家信任的,确实这些年来有很大的改进。这是和三品连接起来。
最后一个大的方面我谈几点考虑,在座大家都是从事这方面的企业管理者,目前我方才说的几个行业确实智能制造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事实上这个进展还有限,而且这只是在部分行业的少数企业取得的一些进展,整个行业包括做的最好的家电行业,全行业要实现智能制造要走的路还确实很长,不是那么简单。
就算是我们现在已经做过的一些示范企业,也还是需要大家考虑一些问题的。
第一点思考,还是建议大家在推广一个模式上继续以协同创新模式来做一些思考,我们也叫协同创新模式或者产业联盟模式,怎么都可以。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来产业联盟,推动协同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的研发,产业联盟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发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作用,尤其一些跨界的融合发展,所以这里面有一些组建产业联盟的艺术。服装智能制造的技术联盟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20多家企业作为成员单位,大家想一些共性的东西怎么把服装做的更好一些,让大家把跨界、选型更宽泛一些。
但事实上服装的智能制造我想大家稍微深入想一想,前端我说过测量等等都已经做的不错了,但是到真正智能制造过程中确实很费劲而且难度很大。我大概三天前看到网上的一则消息,美国一家企业搞了世界首个缝纫jrs英超直播吧_jrs直播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它先把衬衣几块东西经过一些处理用聚乙烯醇硬化出来,然后用超声焊把它黏合在一起,如果大家有在缝制设备展或者纺织设备展看过,有些不是特别厚面料的服装已经用超声和高压的把它压在一起,粘合在一起。用超声焊高压缝合以后把衬衣做起来,最后放在热水冲洗,把聚乙烯醇化解了,这个思路,至少这样才能形成批量,否则怎么可能柔软一下全智能化了,还是有过程的,但是这方面全世界都已经在做,做的不错,也已经有了考虑。
家电行业创新的平台一直也在行业内思考,因为家电也有一些技术需要共同公关的,还有一些材料方面、未来的发展方面,大家知道我们几大件近年来增长非常缓慢,有的是列为负增长了,怎么样在关键技术上升级,让关键技术有所突破确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样一个创新平台或者一些共同攻关的东西业内在组织,主要是希望一些数据能够内外互联、实现定制化和用户的交流,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网上把你个人的思想比如在家电哪一点可以加进去,甚至自己可以有一些设计思路可以实现,我们还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包括供应商、未来的供应模块都有具体的要求,所以不是简单对标就可以做的成。
另外我说以家电为例,智能制造已经做了几年了,也有一些进展,但是怎么在全行业推广?首先要知道一个基本构架,到底除了入口、出口以外有几大块内容?包括在座的企业,你说你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小的行业,智能制造几大块?中间几块内容,一站也好、流程也好到底几块内容,怎么样可以复制,让业内其他的企业也能做到这一点,从基本的构架来看,必须告诉大家这个行业有这么几块内容。
另外采用什么样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叫物联网,还有采用哪一类的工控软件,未来云计算的数据处理,这么多的数据是不是闲置在那儿还是把它挖掘出来怎么用,这些事情确实是值得很多已经在智能制造路上行走的企业去探索、探讨这些已经做的东西,怎么能够充分进行分析,总结出来核心的东西。
第二这里最重要是想对标,上来对什么标?我们做试点靠前的企业能不能提出先不要大的国标,联盟标准也好、行标也好,大家先做一做,哪几个标准,比如家电、家具这些行业到底有几个简单的,技术标准也好、应用标准也好、工序配备的标准等等哪些标准,要搞一个小的标准体系让大家可以来学习,否则自己固步自封还是在发展中有些障碍,所以我觉得标准体系上作为智能制造上的大的探索。
第三模式上定制化都可以先不用考虑,怎么推广是企业的行为。还有在业内做一些培训对我们也有更大的好处,让全行业都能够了解智能制造的一些进展情况或者怎么样使企业尽快走出去。
第二点思考,我们能够发扬两个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座的企业或者消费品优秀企业都是在一些企业家的领导走向了国际,另外工匠精神这一点恐怕最值得国内企业重视的就是这一点,很多东西确实还缺少静下心来像瑞士工匠做表一样静下来一点点的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三点思考,实现三个目标跟前面的三品有关,还要回到自己的工作上,就是增品种,通过智能制造一定要想办法使我们的品种有所增加,事实上很多品种包括大家电,有很多新品种。休闲食品近年来增加最快,如果到云南可以看到鲜花饼卖的最好,鲜花做的月饼这个卖的不错,这个在食品领域今年以来发展特别快,当然这个品种不见得是智能制造,但是很多品种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还有小食品,有些企业把红枣核打开之后一分为二加上核桃仁,销售特别好,在网上也是销量很大的东西,价格也不便宜,但是从营养、休闲食品上做的不错,从消费品领域还不要说大的家电设备,日常生活上也有很多,品种方面希望通过智能制造得以提升能够增加品种。
品质方面不多说了,有一些标准包括转化率等等希望大家能够把真正的标准努力起来,让这些试点示范企业能够把标准,行标也好、团体标准也好制定出来供大家参考。品牌方面是最难的事情,很多品牌几年就倒了,过不了多长时间。
所以我们说百年品牌是不是稍微远一点?先来三五十年,不要干几年就倒了,在这些方面前提要有品质做保障这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产品一致性一定要好,有保障,这样我们的品牌美誉度才能越来越高。所以消费品讲三品,提品质、创品牌能够通过这方面扩大有效需求和中高端的供给能力,实现消费品工业的由大变强,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