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奇闻 > 正文

英国“再工业化”典范在欧盟范围难以实现_5

未知 2019-11-15 10:36

  如按现有趋势发展,5年内英国西米德兰兹郡出口增幅将超过欧洲经济发动机德国。这是近日刊登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消息。其中推动该地区出口增幅的,正是亚洲客户对当地高端汽车的需求。

  为尽快走出债务泥淖、振兴经济,欧盟曾提出再工业化,计划到2020年让工业占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目前的15.6%提高至20%。但市场一直不看好此计划。

  英国制造复兴前景亮眼

  《金融时报》指出,西米德兰兹郡不凡表现是捷豹路虎(简称JLR)效应的一部分。因为这家该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预计今年对华汽车出口将达10万辆。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姚铃强调,只要核心产品是在英国本土生产,便可以算作是英国再工业化成绩之一。

  她指出,长期以来,市场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理解比较狭隘,惯性认为就是发达国家要重新进行工业革命,把曾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再拿回本国。事实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核心早已提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重新配置。

  以JLR为例,正是英国当地成熟的汽车工业生产技术、研发团队,完整的产业链及最重要的品牌价值,使JLR将生产制造平台留在了英国,让其为英国就业、出口、地方经济增长添砖加瓦。这才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典型案例,用研发技术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把本国作为制造业平台,从而占据高端奢侈品的制造产业链。姚铃表示。

  那么JLR效应能在英国发酵多久?据一位常年跟踪JLR品牌的内部人士透露,翻开JLR全球销售表,中国早已超越美国、英国成为此高端品牌最大终端消费者。一方面是因为JLR产品比较适合疆域辽阔国家的消费者购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是一个仅成长了20~30年的年轻市场,后期还有更大的消费升级空间,对JLR此类高端消费品的高需求至少还能保持20~30年。

  在此背景下,《金融时报》预计到2017年西米德兰兹郡的全年出口增幅将达8.1%,相比之下,德国只为2.3%。

  欧盟再工业化之路曲折

  尽管JLR效应被看作是英国再工业化的典范,可此案例却无法在欧盟范围内推而广之。姚铃指出,并非所有欧盟国家都有叫得响的高端制造业。

  针对欧盟再工业化计划,姚铃认为,可以划分成两个阵营分别看。一类是英、德这样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即便因当初去工业化转移了落后产能,但把握着核心高附加值的技术和品牌仍能继续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不存在偏废制造业的情况。

  另一类则是像意大利这样的欧洲国家,本身具备叫得响的品牌,但主要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在再工业化浪潮中很难与新兴经济体区分。

  事实是,欧盟内部具备第一阵营素质的国家仍是少数,而第二阵营国家要想实现再工业化,需要欧盟层面在经济、政策上的支持,这对于深陷债务危机的欧盟来说,则是无暇分身的。

  姚铃总结,在欧盟再工业化之路上,还横着众多障碍,包括债务危机下经济疲软的大环境、美国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发达国家成本竞争、新兴工业国的竞争、欧洲难以下调的能源成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