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 > 正文

颜安生:质疑“中国落后德国一百年”_5

未知 2019-11-18 15:05

  2015年5月8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这一规划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5年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德国拟购中国高速列车

  按照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即便按2049年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距离现在也只有34年时间,也就是说,中国制造要完全向德、日等制造强国水平看齐,根据中国现有的发展水平和进展情况,国家最高层有信心在34年内达至目标。显然,国务院出台如此一份严肃的规划报告,不仅仅是为了提振国民发展经济的信心,以及表明中国敢于向国际一流水平挑战的决心,而是经过充分论证和调查研究,并且在有.足够依据和现实制造业条件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决不可能是一个儿戏规划。

  然而,就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不久,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于6月初发布了一份《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工业现代化研究》,此份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大约落后100多年。此说立刻引发社会舆论哗然,并遭到读者广泛质问。显然,这份报告与国院务之前刚刚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大相迳庭,如果中科院的论证正确,那么,《中国制造2025》岂不是自欺欺人?而从社会舆论的反应来看,普通老百姓对国务院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普遍表示认同,而对中科院的观点则不以为然。

  有网民直接发问:按照中科院的判断,现在的中国的制造业水平只相当于上个世纪初德国、英国的水平,这难以令人置信,中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显然不是中科院所说的那样,当下,无论在中国找一件什么样的工业制造品,不能说百分之百强过德、英一百年前的水平,大部分超越百年前的德、英制造应该毫无悬念,用肉眼即可作出判断。何况,中国的高铁、飞机、通讯、军工、造船、能源、电力、核工业等诸多领域,更是百年前的德、英所无法比拟的。不知道中科院是否听闻,就在其发表中国工业落后德国一百年的几乎同时,德国宣布向中国采购高铁列车计划,作为高铁制造强国的德国向中国采购高铁列车,说明什么?

  德大使肯定中国工业水平

  事实上,中科院的中德工业水平有百年差距这一说法,也遭到德国人的否认。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日前在接受内地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结论似乎太过简单,有些夸张。柯慕贤说:的确,中德之间生产力有很大差距。德国,尤其在过去10年中一直致力于提高国家生产力,但是我们看到中国正努力迎头赶上,而且中国生产力提高的速度快于德国。柯慕贤表示,德国生产力水平很高,在自动化和数位化生产相关领域都非常先进。中国也有一些公司科学技术水平非常高。中国在科技领域拥有很多专利,这些专利对发展工业4.0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在使用和发展互联网科技领域非常先进。中国拥有7亿网民,在该领域也有很多创新性很高的公司。德国人的表态是比较中肯的。

  中科院作为中国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不知道是出于什么目的发出如此低智商的报告,除了哗众取宠,吸引别人关注,出一时之名之外,对国家发展没有一点正能量作用,即便为了韬光养晦也不至于如此低调,反而会起到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负面效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