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支教帮扶路上,我无悔
王菲菲在给学生上课
讲述人: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级中学赴天柱民族中学支教教师 王菲菲
4月18日 星期四
清早,正准备去上课,收到母亲发来微信语音。她说,今早起床时,看到父亲精神不错,就夸了一句:“你最近身体还挺好的!”却被父亲怼了回来:“菲菲不在家,我敢生病吗?”
母亲语气轻松,我心里却酸酸的——父亲已82岁,母亲也77岁,去年8月我从杭州市余杭区到天柱民中支教后,没法在身旁照顾二老,觉得十分愧疚。
急着上课,我一边朝教室走去,一边匆匆回复母亲:请保重身体。
今天两节英语课,孩子们依旧学得认真。尤其是我担任班主任的高一(2)班,学生们很争气,在几次考试中都位列同年级班级第一。上次在黔东南州教研联合体活动中,我进行了《英语文本解读法》的讲座和英语示范课,此后我的英语文本解读教学法也在民中推广,老师们的教研热情也更加高涨。
为了让全校学生成绩得以提升,我带着高一英语组编写了《高中英语读写教程》,同时策划组织老师自己编写高一高二寒假作业,题目更有针对性,作为民中的校本教程,一届届都可以使用。
扶贫先扶智,教育当先行。教育发展起来了,贫困代际传递就能被阻断。这也与天柱县一直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的想法不谋而合。
教学以外,扶持贫困学生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课后,又有一个余杭人通过朋友联系到我,想资助一名学生,我当然是非常乐意。前段时间,我发动亲朋好友建了一个微信群,动员大家认领资助学生,到今天已经联系好了40个。
更让我欣慰的是,去年年底,华鼎集团总裁丁雄尔到民中参观后决定成立华鼎奖学金,专门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优先考虑贫困生,为期十年。
丁雄尔告诉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校园温馨的德育氛围感动了他,这让我兴奋了好久。
在学校,我还挂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这大半年来,我把民中三十年来始终坚持的“立德树人”理念贯穿到工作中。现在,走在校园里,师生彬彬有礼、互相尊重,弯下腰主动捡垃圾的人多了……
夜深了,回到公寓,想起今天早晨母亲的话,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想着从杭州余杭来帮扶的时间只有一年半,总觉得做得太少太少。年迈的父母很需要我,但这里的工作更需要我,我想,他们会理解的。走在支教帮扶这条路上,我无悔。
(记者 吴国桢 潘雪 王佳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