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影视 > 正文

信息量超大!5G怎么用?华为、OPPO、vivo、联通现身解读-

未知 2019-10-14 15:13

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智能生活,硬件厂商试图给出一些答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距离上一次巴塞罗那世界移动大会展一个季度后,国产硬件厂商秀起了新的技术肌肉。

在6月26-28日举行的MWC19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海)上,硬件厂商探索的终极摄像头解决方案终于出炉,包括华为、OPPO、vivo在内的厂商相继宣布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5G商用手机,AR设备开始抢占市场,而极端情况下的通讯方式也有了落地方案。

虽然一些厂商展示的技术并未宣布正式落地时间,但技术方案的初步可行,也意味着这些技术走到我们身边不远了。渐行渐近的5G大规模商用时代,将令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界限愈发模糊,我们将走向怎样的智能生活,硬件厂商试图给出一些答案。

屏下摄影技术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各类全面屏方案,还属于需要通过内置更加复杂的机械型设计才能完成。屏下摄像头技术,是对追求真全面屏技术的终极解决方案。

这实际上是手机厂商目前正在暗自角力的核心方向,也被部分业内人士视为是下一个系统性创新技术的源头。

在MWC大会上,OPPO率先展示了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这项技术被称为透视全景屏,据了解,早在2017年,OPPO就开始组织团队围绕屏下摄像头技术进行方案预研,并从2018年5月正式进入研发阶段。

(OPPO屏下摄像头现场展示)

为什么屏下摄像头这么难面市?这背后涉及屏幕匹配、色彩调教、AI算法等一系列软硬件的适配。

据OPPO方面介绍,屏下摄像头技术要求对应区域具备一定的透光率,从而保证有充足的光线可以进入摄像头传感器来保证拍照。但透光率低又会带来一定的眩光、衍射、偏色、雾化等问题。因此还需要多帧HDR算法、去雾算法、自动白平衡算法等方面的优化。

仅从硬件层面,OPPO至少就需要定制屏幕和相应的摄像头模组。据悉,在屏下摄像头区域,OPPO定制了透光率更高的透明材料,并重新设计了该区域的像素结构,从而实现屏幕透光率的优化;摄像头方面,则是通过更大的光圈、传感器面积和单像素尺寸,从而更充分地利用透过屏幕的光线。

客观来说,OPPO在现场展示的机器,其拍摄效果并不如目前成熟的摄像头表现优秀,官方也没有公布这一技术落地到产品的日程,但这确实属于从无到有的一大步。

超大功率充电13分钟充满

要说近年来手机厂商持续在改进的关键技术,除了无处安放的摄像头之外,另一项就是充电了。

虽然并不是完全为5G技术而设计,但5G对功耗的要求,以及目前材质下电池的容量所限,更快的充电速度无疑是十分迫切的需求。今年的MWC上,vivo就展示了一款120W超大功率的闪充技术。

据官方介绍,vivo Super FlashCharge 120W采用全新电荷泵技术,经vivo实验室测试,该技术可以将4000mAh大容量电池的iQOO手机,5分钟从0充到50%,13分钟充满电。

不过这款技术也是有门槛的。比如小编在使用的手机限于电芯设置,最大只能使用22.5W充电功率,即使插上这根120W的电线也实现不了最优表现的闪充体验。

现场的工作人员向21Tech举例道,假如未来地铁中设置这样的充电装置,坐几站就可以把手机充满电了。

5G套餐如何收费?

5G时代流量会怎么跑?套餐资费会有多贵?这恐怕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两大问题。

华为给出了一个范式。

在MWC期间华为主办的一场论坛上,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在韩国5G商用两个月时间,用户已达到100万,平均日流量消耗高达1.3GB;相比4G,5G的平均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提升了75%,同时每GB价格下降到4G的十分之一,实现运营商和消费者的双赢。

在近日的一场采访中,华为5G产品线CMO朱慧敏也向记者介绍道,从目前国外几个国家发布的5G套餐来看,5G的低中高套餐相比4G,在总体价格上提升20-30%左右,同时提供的流量包也是非常充足的,换算成每比特成本,大概降低了5-6倍。

在华为的展台上,21Tech看到下面这幅图,大致展示了韩国移动运营商LG U+设定的话费套餐标准。

(华为资费套餐)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粉色及以上部分是韩国92%5G用户选择的套餐,也即每月人民币446元,提供150GB流量,超限限速5Mbps。这可以满足用户包含AR/VR和mobile TV、5GApp在内的内容需求。

而韩国在4G时代主流的套餐价格在人民币351元,能提供6.6GB流量,超限限速将为1Mbps。

这也显示出,韩国用户与中国用户在运营商资费表现上的大不相同。这个展示的落点并非相似的套餐价格能到中国市场借鉴,华为更加强调的是,只需要比4G时代多付费27%,就可以获得原来23倍的流量值。

从韩国LG U+提供的数据来看,在4G时代用户使用的流量中仅5%用于AR/VR或者超高清视频,但到了5G时代推行2个月后,这一比例迅速上升到了20%。

工作人员向21Tech表示,韩国用户与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不同,对流量的整体诉求也不同。他继续指出,从基础设施来看,中国的运营商能为用户提供多大的月流量套餐还是未知数,目前看来尚不能达到150GB的程度。此外目前业界热议的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两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对消费者套餐使用价格不会带来影响。

更重要的是,要给用户一个使用5G的理由。

目前华为就找到一种视频彩铃的使用方式。至少在目前的4G时代,我们见到的彩铃还是以短信形式为主,但到了5G,清晰度和流量更高,这一方式得以实现。工作人员介绍道,视频彩铃套餐面向个人的收费标准为6元/月,面向企业则是10元/月。对于企业来说,这也成为另一个广告分发平台。

(视频彩铃展示)

从手机厂商角度,今年第三季度将成为一个节点,届时头部品牌为首的厂商们都将推出正式版5G商用手机。

至于价格方面,朱慧敏认为,今年是5G商用元年,所以发布的手机还聚焦在高端机上,价格在人民币8000-10000元左右,预计今年底可能出现4000-5000元左右的终端,明年会有2000到3000元的手机,最快到明年底或后年,就可能会出现千元机。

vivo通信研究院总经理秦飞则介绍道,截至今年6月初,国内已经有超过7万个5G基站开通,中国可能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vivo开发了支持NSA制式的手机,正在针对SA制式研发,两种制式都很重要。未来基站同时支持这两种模式,才会更加支持平滑过渡。

据称,vivo旗下的第一款商用5G手机将搭载在爱酷上。此前vivo已经先后基于NEX和APEX打造过2款5G手机。我们已经做了第三版,算踩点很准,与运营商的步伐一致。秦飞回忆道,在2018年基于NEX推出的5G手机对外展示时,还需要用电风扇对着吹,才能保证正常工作。我们的技术人员从去年8月到现在,都是加班加点在各地调试测试。目前的版本使用下来,稳定性、待机时间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商用水平。秦飞总结道。

对于5G手机研发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比如天线方面,vivo团队最终发现可以通过部分天线的合并复用达到效果,从而实现5G手机内置天线数降低到8根;

主板面积方面,更多内置的器件和通信电路,原本会让5G手机带来接近20%的面积提升,那意味着手机电池面积要相应缩小,vivo则采用3D复试堆叠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用稳定性方面,在5G手机研发初期,其实很难定位问题根源到底出自基站、网络还是手机侧,这都需要产业链厂商持续碰撞交流才能进一步完善手机制式。

可穿戴大爆发

说到5G时代,我们会发现手机厂商对于更多硬件的研发进程开始浮出水面。面对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手机将不再是唯一贴身的宝贝。

IDC统计显示,2019Q1中国市场可穿戴设备出货量1950万台,同比增长34.7%;全球市场出货量为4960万台,同比增长55.2%。

在日前举行的vivo首届创新日上,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数字的好处是把非常复杂的物理世界可以更加具象,人类可以进行更好的经济活动,比如预测天体轨道等,也才有了科学发展能力。未来社会发展,实际上是更多世界被数字化的过程。5G能打造高效的数字化世界。

他进而指出,互联网时代,PC的发展数量到2013年开始见顶,全球存量为18亿台;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的发展到2017年开始见顶,全球存量为每月50亿部;在万物互联时代,未来30年预计将有万亿部设备联网。

这也让vivo对自身的战略定位有了新的定义:一家以极致产品为驱动,以智能终端和智慧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公司。据介绍,vivo正在布局一主三辅的发展策略,逐步将5G场景入口拓展到AR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更多设备。

MWC上,vivo就推出了一款AR眼镜,目前可以实现移动办公、AR游戏、3D高清视频、识人识物等功能。

现场的技术人员告诉21Tech,AR眼镜暂时还是需要数据线进行连接,这是由于4G网络下,Wi-Fi、蓝牙等方式的功率都无法支持大数据量的传输。待到5G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实现更简易的连接方式。

目前可以理解为是鼠标+硬盘的结构,内容在手机上,AR作为屏幕的作用。该人士表示,未来的想象空间还可以更大。比如可以把镜片配置成相应度数,近视的朋友们就不需要两层眼镜叠加佩戴了。

与物联网一同发展的还有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据vivo副总裁、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介绍,再过2个月,5G就将正式落地。届时,大容量、低延迟、高并发的特性,会真正把喊了多年的万物互联催熟,这必然需要一个连接中心。在所有物联设备中,手机仍然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也必然将是最大的连接中心。

因此,手机中需要配备能够洞察消费者意图,不仅从功能层面带来性能加持,更能从情感层面提供愉悦的助手。在vivo体系中,即是Jovi。在2019年第三季度,Jovi 2.0将正式上线。

据介绍,目前Jovi探索了8大类一级场景,22类二级场景,而基于vivo的IoT开放生态联盟,接入Jovi物联实现设备连接和控制的已经有18家企业,23个品类,超过430款设备。

救命的信号

不管通信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遮挡、地球曲率等问题,都难免还是会对通信信号带来干扰。

也难怪在影视剧中,总会出现突然坏掉的电梯没有信号、被关在某个没有信号的地下室等桥段。

针对这一问题,OPPO这次就展示了一种解决方案:无网络通信技术。据介绍,这是OPPO自主研发的一项去中心化通讯技术,能在没有蜂窝网络、Wi-Fi、蓝牙的情况下,实现OPPO手机之间的文字、语音传输乃至语音通话。也并非只能一对一,这项技术可以通过中继模式,实现多人无网络情况下的群聊。

可以理解为这属于一种局域网通讯模式。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道,从实测情况来看,在相对空旷的空间中,这项技术可以实现1公里左右的通话,3公里左右的文字传输。假如在街道环境下,大概可以实现1-2公里范围内的文字传输。

(OPPO无网络通信技术现场展示)

这项技术的使用必须搭载OPPO定制的通信芯片和相应软件。另一个重点是,这是一项超低功耗的应用,尤其适合极端环境、应急通讯或者特殊户外环境作业的场景。

技术人员向21Tech介绍,这是一种比4G网络更加节省功耗的方案,主要针对弱网环境,一般使用1G以下频段即可。其团队通过技术调研发现,1G以下频段的传输可以实现相对更长的距离。

此外,OPPO技术人员介绍,后续还会推出救援功能,在这一形式下,即使手机关机,也还能支持72小时内的搜寻工作。相关的储备方案会包括GPS定位等。

不过官方尚没有公布无网络通信技术的落地时间,毕竟局域网通信可能还涉及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但这一技术的实现正在打开更大的空间。

千元机何时到来?

在vivo创新日上,中国联通5G推进领导小组终端组专职副组长、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副总经理陈丰伟也现身分享了对于5G的一些观点,解答了目前大家对于5G应用的一些疑问。

比如杀手级应用问题,如果类比4G时代,也并不是刚进入4G时,就迅速出现了移动支付、短视频等应用,直到近年,在即将迈入5G前期,这些应用才真正大规模普及。因此陈丰伟认为,5G的发展,必须终端先行,有了机器只有才能更好探索进一步的应用落地。

5G最大的不同是,在还没销售时候,90%的用户已经接受了5G,在等待购买商用产品。但网络建设还需要过程,因此会出现让用户先体验比如AR、VR、MR的实现效果,此后才会迸发出很多需求,促进研发公司研发更多应用出来。陈丰伟如此表示。

他预计,在未来2-3年内,消费者手中的2-4G手机将全部替换成5G手机,这将带来巨大的换机需求,对产业链厂商来说,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正因如此,基于中国整体市场金字塔式的消费形态,5G手机的价格也必然会很快下降到千元机水准。

而基于这个真万物互联的市场,手机的核心地位仍然难以被动摇,但手机的形态则可以有更多想象空间。终端将主要以显示功能为主,有屏皆手机,手机形态将呈现从单一固定屏,进化到多屏结合的形式。

陈丰伟同时指出,应用是未来不可忽视的一大战场。未来5G发展中,如果说有百万亿级别的应用市场,中国产生的5G应用将占全球的50%以上。他表示,未来甚至不排除会出现应用战争。

5G看到和想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陈丰伟如此总结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骆轶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