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影视 > 正文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10强榜单 中国3企业上榜

未知 2019-10-12 15:13

  机械制造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它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是现代化经济不可缺少的战略性产业,即使是迈进信息化社会的工业化国家,也无不高度重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本国工业中所占比重、积累、就业、贡献均占前列,更在于装备制造业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韩国建筑机械工业协会,联合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盛会。我们根据2011年至2013年评选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整理出全球最赚钱的10大工程机械制造企业。

  NO.1 卡特彼勒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NYSE:CAT)成立于1925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燃气发动机和工业用燃气轮机生产厂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机厂家之一。卡特彼勒在2011年世界500强中排行第202名,2012年排行第155名,2013年排行第136名,2014年位列第181名。在2011年至2013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连续三年位居首位。所以在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中,卡特彼勒当之无愧为行业老大。

  近90年以来,卡特彼勒始终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在各大洲持续推动积极的变革。作为建筑机械、采矿设备、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柴电机车领域的全球领先制造商,卡特彼勒在2013年的销售收入达到556.56亿美元。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涵盖工程机械、资源行业与能源及动力系统,并在金融产品方面提供融资及相关服务。

  目前,在工程机械方面,卡特彼勒的主要产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铲运机、平地机、摊铺机、铣刨机、稳定土拌合机、非公路和采矿自卸卡车、压实机等10个系列产品。

  而为了加大投资力度和发展业务,卡特彼勒于1996年在北京成立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现如今,卡特彼勒已在中国投资建立了13家生产企业,制造液压挖掘机、压实机、柴油发动机、履带行走装置、铸件、动力平地机、履带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再制造的工程机械零部件以及电力发电机组。

  并且,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已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培训和产品服务中心,为日益增长的设备用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由5个代理商组成的经销服务网络为各行各业提供适用的机器和设备,并给予综合性售后服务。

  NO.2 小松制作所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即小松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及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之一,成立于1921年,迄今已有90年历史。小松集团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在中国、美国、欧洲、亚洲和日本设有5个地区总部,集团子公司143家,员工3万多人,2010财年集团销售额达到217亿美元。2011年,小松集团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53,总营业额215亿美元,在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卡特彼勒。在2012年世界500强排名中,工程机械行业有4家企业上榜,其中就有小松集团。并且在2011年至2013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小松集团连续三年位列第2,仅次于卡特彼勒。

  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小松产品以品类齐全、质量可靠、服务超群享誉全球,主要产品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卡车等工程机械,各种大型压力机、切割机等产业机械,叉车等物流机械,TBM、盾构机等地下工程机械,以及柴油发电设备等。

  小松集团与中国有着40余年的交往历史,1956年,小松参展北京、上海两地举行的第一届日本工业品博览会,由此拉开小松中国事业的序幕。截至1978年,小松累计向中国出口各种重型工程机械3000余台,其社长河合良一是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着名的民间友好人士,并于1975年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95年起,小松集团开始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先后建立起二十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小松中国事业由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小松集团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中国事业成为小松集团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小松集团已在全国范围内设立6个地区办事处、4个零件供给中心、32家代理店,实现了销售服务的全区域覆盖。2011年,小松在江苏省常州市建立小松(中国)产品技术发展中心,毗邻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新工厂,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该中心是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首座集产品技术演示、综合研修以及循环事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设施。

  NO.3 沃尔沃建筑设备

  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隶属于沃尔沃集团,成立于1995年,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是全球第三大建筑设备制造商。作为一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的业务包括了各类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以及售后市场服务。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名中,沃尔沃建筑设备位列第4,而在2012年和2013年则均位列第3名。

  凭借180年来的深厚积淀和经典传承,沃尔沃建筑设备的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并秉承贴近客户的原则,公司在瑞典、德国、波兰、美国、巴西、韩国、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等地设有生产基地。

  沃尔沃建筑设备生产100多种型号的工程机械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林业、港口、矿山、公路、桥梁及隧道工程,产品范围包括铰接式卡车,轮式装载机,液压挖掘机,挖掘装载机,小型工程机械,自行式平地机,压路机,摊铺机和铣刨机等。

  中国是沃尔沃建筑设备全球的四大重点销售市场之一。2002年3月,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上海设立总部,这也标志着沃尔沃建筑设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公司拥有超过900名高素质员工,在上海和临沂建有2家生产基地,在济南设有1家技术研发中心,生产40余种不同型号的产品,涵盖几乎所有工程机械领域通用设备、路面机械和小型设备等。

  凭借遍布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36家经销商,沃尔沃建筑设备精准有效地把握着市场脉搏,为中国客户提供创新、可靠、高质量的产品和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最优化服务体验。

  NO.4 日立建机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日立建机)隶属于日本日立制作所,成立于1970年,在与其合资子公司(日立建机集团)的努力下,凭借其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开发并生产了众多一流的建筑机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跨国制造商之一。日本最大的800吨级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即EX8000)就来自于日立建机。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日立建机位列第3名,在2012年和2013年则均位列第4名。

  日立建机在日本有27家子公司,84家销售网点,5家工厂(土浦工厂、霞浦工厂、常陆那珂工厂、常陆那珂临港工厂、龙崎工厂),1家技术研发中心。其在全球除日本外的美国、加拿大、中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南非共有48家分公司。

  日立建机在中国的业务中心分工明确,其中,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负责生产制造,日立建机(上海)有限公司负责销售,日立建机租赁(中国)有限公司专营融资租赁业务,此外还有位于北京的日立建机中国办事处以及覆盖全国的各代理店。目前,日立建机集团在中国总共有60个销售代理。

  日立建机集团在全世界范围内有23个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并且在5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地开发出具备高信赖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产品群。除了建设机械以外,基于日立建机的实绩和经验,还不断地挑战新的领域,提供并创造着新的价值。

  NO.5 利勃海尔

  利勃海尔是一家德国家族企业,成立于1949年,由汉斯利勃海尔建立。公司的第一台移动式、易装配、价格适中的塔式起重机获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公司蓬勃发展的基础。利勃海尔不仅是世界建筑机械的领先制造商之一,还是其他许多领域的技术创新用户导向产品与服务的客户认可供应商。

  多年以来,利勃海尔家族企业已经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目前拥有大约38000名员工,在各大洲建立起100余家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利勃海尔均位列第5名,2013年则掉至第7名,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其全球领先制造商的地位。

  利勃海尔除了是工程机械制造商,同时也是一家欧洲知名的冰箱制造商,中国着名的家电品牌青岛海尔最早就是选择引进利勃海尔先进的技术和琴岛-利勃海尔的品牌,逐步发展起来的。利勃海尔集团的控股公司是位于瑞士Bulle的利勃海尔国际公司,由利勃海尔家族成员完全拥有。家族企业已经在第二代人的手中,由IsoldeLiebherr和WilliLiebherr共同管理。

  利勃海尔技术与元件开发及生产机构分布在全球12个国家的29个地区。公司建筑机械产品包括完整的塔式起重机、车载式起重机、液压挖掘机、自卸翻斗车、液压吊管机、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拖拉机与装载机、管路铺设机、混凝土搅拌站与搅拌车系列。另外,利勃海尔还提供其他许多领域的多种产品,比如对于货物装卸,包括船用、集装箱及码头区的起重机。在工厂与设备制造领域,利勃海尔供应机床、联锁机器系统、航空设备与运输技术,在家用电器领域,利勃海尔供应完整的冰箱及冰柜系列。

  为保持产品的高品质标准,利勃海尔极度重视关键技术的工厂内部控制。为避免核心元件的外购,主要组件亦在工厂内部开发和制造。包括建筑机械的整个传动链及控制技术,例如电气、电子、变速、液压及柴油发动机产品组等。

  NO.6 徐工集团

  徐工集团即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25年来始终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地位。在2011年的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徐工集团位居第7名,2012年无缘前10,2013年则跃升为第5名。

  徐工集团在中国500强企业中位列第122位,中国制造业百强第49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位,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与系列最齐全、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徐工集团年营业收入由成立时的3.86亿元,发展到2012年突破1000亿元,保持中国机械工程行业首位。

  徐工集团不断强化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发展与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先后与世界500强的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德国利勃海尔、德国克虏伯公司等国际一流的跨国公司组建了14家中外合资企业。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成立了省级外贸进出口公司,大力实施以产品出口为支撑的国际化战略,将产品销售与收集国外先进技术、用户需求信息相结合,形成了东南亚、中东、非洲、南北美等产品出口主导市场。

  徐工在全球建立了280多个徐工海外代理商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营销服务,徐工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58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实现出口突破13.6亿美元,连续24年保持行业出口额首位。徐工9类主机、3类关键基础零部件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1位;5类主机出口量和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国内行业第1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压路机销量全球第1位。

  徐工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建立了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和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徐工技术中心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持续名列行业首位。拥有有效授权专利9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7项,100多项产品为国产首台套产品。2012年,在中国上市公司最具投资价值100强中,徐工集团位列第56名;2013年,徐工集团被评为年度最佳雇主品牌。

  NO.7 中联重科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是一家持续创新的全球化企业。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中联重科位列第8名,2012年位列第7名,2013年则上升至第6名。

  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首家A+H股上市公司,其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国内形成了中联科技园、中联麓谷工业园、中联华泰工业园、中联渭南工业园、中联华阴(华山)工业园、中联上海(松江)工业园、中联沅江工业园、麓谷第二工业园、中联灌溪工业园、中联望城工业园、中联德山工业园、中联泉塘工业园、中联汉寿工业园等十三大园区,在海外拥有意大利CIFA工业园。公司在全球40多个国家建有分子公司以及营销、科研机构,为全球6大洲80多个国家的客户创造价值,拥有覆盖全球的完备销售网络和强大服务体系。

  目前,中联重科海外市场已拓展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产品的全系列覆盖。在阿联酋、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越南等10余个国家成立子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南非、沙特、智利、乌克兰等20余个国家设立常驻机构。以阿联酋、比利时等为中心,正逐步建立全球物流网络和零配件供应体系。积极推进海外融资租赁业务,帮助客户解决资金问题,赢得更高的客户忠诚度。

  公司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86个产品系列,近80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为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公司的两大业务板块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均位居全球前两位。2012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收过900亿元,利税过120亿元。

  2011年,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应哈佛商学院邀请发表演讲,并荣获莱昂纳多国际奖,是中国企业家首次获得该国际奖项。此外,中联重科成功并购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案例成功入选哈佛案例库。2012年,中联重科凭借优异的公司治理,第五次捧得金圆桌最佳董事会奖,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唯一上榜企业及沪深股市获该奖项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2013年,中联重科跻身2013福布斯全球企业800强第779位,成为世界排名第六、国内第一的工程机械企业。

  NO.8 三一重工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一集团投资创建于1994年,2003年在上海A股上市。自成立以来,公司以年均50%以上速度增长。2011年7月,三一重工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入围FT全球500强,是唯一上榜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2012年,三一重工并购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改变了行业竞争格局。20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3.28亿元,净利润29.04亿元。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三一重工位列第9名,2012年位列第6名,2013年位列10名。

  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筑路机械,其中泵车、拖泵、挖掘机、履带起重机、旋挖钻机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输送泵和全液压压路机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

  而凭借自主创新,三一成功研制的66米泵车、72米泵车、86米泵车三次刷新长臂架泵车世界纪录,并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第一台三级配混凝土输送泵、世界第一台无泡沥青砂浆车、亚洲首台10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全球最大3600吨级履带起重机,中国首台混合动力挖掘机、全球首款移动成套设备A8砂浆大师等,不断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一流。

  目前,三一重工在全球拥有169家销售分公司、2000多个服务中心、7500多名技术服务工程师。近年,三一重工相继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投资建设研发和制造基地。并且,凭借一流的产品品质,三一设备广泛参建全球重点工程,其中包括迪拜塔、北京奥运场馆、伦敦奥运场馆、巴西世界杯场馆、上海中心、香港环球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施工建设。

  NO.9 特雷克斯

  特雷克斯公司是一家全球性多元化的设备制造商,总部设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西港,于1991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专门为建筑、基础设施、挖掘、采矿、货运、精炼以及公用事业等行业提供可靠的客户解决方案。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特雷克斯位列第10名,2012年和2013年均位列第8名。

  特雷克斯的发展并不平坦。1933年,Armington兄弟成立了Euclid公司,这就是特雷克斯公司的前身。Euclid公司因设计和建造拖运卡车获得成功,之后引起了通用公司的关注,并于1953年购买了Euclid。通用公司的Euclid部门负责开发和销售大型设备,当时美国超过半数的非公路自卸车都是Euclid部门销售的。由于突出的业绩,美国司法部对通用公司提出反垄断诉讼,迫使其停止在美国生产和销售非公路卡车达四年之久,并迫使出让部分Euclid业务和出售Euclid品牌。随后通用公司在1970年,为其未受裁定影响的建筑设备产品和卡车创造了Terex这个名字。

  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让特雷克斯付出了代价,1981年通用公司将特雷克斯出售给了德国商人DieterEsch所拥有的IBHHoldings公司。而IBHHoldings公司在全球经济衰退中倒闭,于1983年宣布破产。特雷克斯所有权回归给通用公司,并被调整为:位于苏格兰的一个生产分支机构TerexEquipmentLimited(TEL)和位于西半球的特雷克斯产品的分销商,同时也是工厂位于俄亥俄州哈得逊的设备和零件制造商TerexUSA。

  当1986年NorthwestEngineering购买TerexUSA时,协议里包括选择购买TerexEquipmentLimited。NorthwestEngineering于1987年做出了这一选择。同年,Lenz将公司的制造业务延伸到了苏格兰。第二年,公司的名字变更为特雷克斯公司。在80年代接下来的几年中,特雷克斯进行了几次收购,包括Koehringcranesandexcavators(1987)、UnitRig(1988)和FruehaufTrailer(1989)。仅收购Fruehauf就使特雷克斯在规模上扩大了近两倍。在20世纪90年代的早期,特雷克斯进行了一系列举措,改善财政状况,包括剥离了Fruehauf,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经过8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三十年来的传统与新兴市场的成功开拓,特雷克斯已经成为一家全球化的跨国企业。目前,特雷克斯的生产基地遍及北美、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而在中国,特雷克斯从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一系列的并购、合资建立,现已拥有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特雷克斯诺尔起重机设备(中国)有限公司、德马格起重机械(上海)有限公司、特雷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特雷克斯(中国)上海办公室、特雷克斯(常州)机械有限公司、特雷克斯拓能(山东)重机制造有限公司、特雷克斯南方路机(泉州)移动破碎设备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和办事处。

  NO.10 山特维克

  山特维克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先进产品制造商,成立于1862年,总部位于瑞典山特维肯市。在2011年的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中,山特维克位列第6名,2012年无缘前10,2013年又上升至第9名。

  经过150余年的发展,山特维克集团在制造业方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者。凭借先进的产品和高增值的服务,今日的山特维克集团成功的扩展了其业务范围。其机构遍及130个国家,全球员工人数多达50000人。集团的发展如此成功要归功于其先进而广泛的研发工作。集团每年要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的资金用来做研发工作。

  目前,山特维克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矿山、机械加工、材料科技、工程机械、创投等。其中,在工程机械领域,山特维克为建筑领域的各种业务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如地表岩石开采、隧道挖掘、掘进、爆破、道路修建、循环和土木工程等。产品包括岩石工具、钻孔机、破碎机、散料搬运以及破碎筛分设备。2011年,公司销售额约90亿瑞典克朗,员工人数约为2600人(预估数字)。

  而早在1985年山特维克就来到了中国。山特维克在中华区的市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2011年,在中国山特维克公司的销售量超过69亿人民币,拥有员工近40000人,14个生产基地,销售人员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