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娱乐 > 正文

《阳台上》:周冬雨新片口碑扑街,真的是一部“圈钱烂片”吗?

未知 2019-03-19 11:49

剧本是短片的体量,拍成长片难免拖沓。演员也不合适,新人男主长得可爱但演得毫无层次,周冬雨又长了张过于精明的脸完全不像弱智少女。但导演层面上,张猛又很出色。胶片+手持+主观镜头+镜像和隔断,和片中大量的偷窥/跟踪戏非常契合。配乐也是可以竞争年度最佳级别的好。而且一个东北导演,拍一部70%上海话对白的片子,能拍出黏稠的市井味,完成度真的够可以了。北京点映的差评太正常了,因为他们连片尾曲的乐趣都完全get不到啊。

用妈宝男与弱智女之间的底层窥视与伤害角度,来切入“当代上海一览”。整体看来是一个黑色、幽默、但不黑色幽默的现实主义故事。剧本问题很大,时而冗长拖沓,时而空洞刻意。不过最大的问题其实还在于,作为一个几乎独角的戏,唯一男主却完全不会演戏。 p.s.“小贩与拾荒者不得入内”,“夜里六点半,大光明电影院门口碰一碰”和《春光乍泄》当桌面这三处笑出声。

1.张猛导演依然怀揣迷影之心,如果说《钢的琴》是接轨库斯图里卡,那么《阳台上》则是了望基耶斯洛夫斯基;孤僻的宅少年,玫红色的后窗,以及沉默的望远镜。2.胶片质感的手持摄影,着实拍活了带点市井气的上海;坚持走情绪很难得,倘若故事再饱满些会更好。3.印象最深的时刻,是王锵的追杀梦境中,当他差点撞上载满镜子的车的那个瞬间。4.周冬雨的角色很有意思,想起那句“再长不大的洋娃娃,也逃不过少女心事”。

在仿若“牯岭街”中的“致命一击”已经就位的情况下,故事不停自证暴力之不可行性。预定年度最文艺/纤弱电影,银针落地般的原声吉他为影片铺满疲倦与哀愁。“黄昏是我一天中视力最差的时候”,用全胶片拍摄带来的模糊还原人物所看到的世界,尽力从这个贫乏、被弃的“光鲜背面”提取光泽,原来这个城市的阴影如此色彩斑斓。男主角对仇人女儿的窥视是世仇、同病相怜与最基本肉欲这三者的混合,对陌生女人身体和身份的病态迷恋,还有片中两三场追踪戏,都略有点德帕尔玛的感觉,加上那些手持、短焦和主观镜头,影片只是在一头一尾抛出拆迁批判,主要篇幅还是在进行技巧操练。把一个类似《三峡好人》小马哥、《喜剧之王》洪爷的角色置入这个静心营造的纤细语境,是有点冲毁风格完整性。我个人认可也喜欢影片对独特风格语言的探索,但恐怕公众反响不会太佳。

人比海底沙,勿用多牵挂。歌品就是审美的浓缩,就不提最后的罗马尼亚姑娘有多提气了。这奔腾当然也可能是奔流也可能是崩溃的时代,张猛拍了大浪里的一粒微沙,和另外几粒微沙。见微知着,这歹意是无可奈何的,连善意也是无可奈何的。最后一句赞美留给周冬雨,太经拍。留一星的空,毕竟是小品吧,期待枪炮腰花,期待最终的胜利。

本篇文章由留忆电影发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如有侵权,请联系原作者删除。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