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jrs英超直播吧 > 极速体育nba直播吧 > 正文
中国外迁制造业阵痛后回流:中国才是“避风港”
受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外资和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外迁已不是新鲜事。在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工人工资仅需600元,甚至是300多元,这是中国的1/5,甚至是1/10,逐利的企业家纷纷用脚投票,世界工厂的接力棒渐渐向东南亚和非洲转移。孟加拉有廉价且众多的劳动力,这简直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天堂。
急需资金发展的亚非落后国家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制造业的加入,这对缓解当地就业压力非常有效。然而记者采访发现,有些国家并未做好接棒准备,良好的营商环境所需的硬件、软件都远远不足,严重短缺的电力、极其不便的交通、随时会出现的罢工、拖沓敷衍的政府工作效率、糟糕的治安环境,都让披着外资大衣的投资者难以适从。富贵险中求,如果说上述种种不利因素都可因相对高企的利润而抵消,但个别国家混乱的政局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却不可估量。
如果没有相对完善和安全的营商环境,低成本也会变成潜在的高成本,准备以迁徙换利润的企业需要重新考虑未来方向。据本报近期调查,从中国转移出去的制造企业中的一部分已悄然回流。
孟加拉这栋名为拉纳的大厦发生的坍塌事故,发生在2013年4月24日,造成1138人遇难、2000多人受伤,被认为是服装业史上最重大的事故。这宗事故引发全球关注,影响深远,不仅导致孟加拉国制衣工人数次大规模罢工,而且让在当地投资的制衣企业重新思考是去还是留的问题。
低成本诱惑
近几年,中国服装制造厂商接新订单不那么容易了,即便是老客户的订单也常常会丢掉。丢掉的这部分订单去哪儿了呢?其中较大的一部分去了印度和孟加拉国。2011年,孟加拉已经超越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针织品出口国。
中国是服装制造与出口大国,中国企业跑到孟加拉去制造衣服,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这种转移的原因非常明显:因为中国工人工资的增长及制造成本的攀升,中国工厂不再具有竞争力。有服装厂商表示,如果他们从孟加拉进口衣服,不同类别的衣服价格将比中国低10%-15%。在孟加拉国生产,成本比在中国生产低30%。不仅如此,孟加拉服装出口商享有的其他优势还包括其90%以上的产品可以零关税进入各国市场,包括T恤、牛仔衣、毛衣、休闲被等。
据孟加拉出口促进局统计,尽管频频遭受电力供应不稳、罢工等不利因素影响,该国2010到2011财年(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针织品出口依然增长了46.25%,金额达94.8亿美元。同时,孟加拉整个服装行业出口增长43%,金额达到180亿美元。如今,孟加拉服装制造业总价值已超200亿美元。孟加拉现在每年的服装代工订单金额相当于中国的1/10,但该国的国土面积只有中国的1/65。近几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的增速为20%左右,不到孟加拉的一半。
作为第一批前往孟加拉投资开厂的中国商人,唐群刚好搭上了顺风车。2008年他就与当地政府签约,投资2300万美元在离首都达卡车程半小时的阿达姆吉出口加工区成立了新高纺织(孟加拉)有限公司。
作为外商,唐群的工厂享受了很多优待,比如出口加工区周围都驻扎了特警和部队予以保护。比较早进入出口加工区设厂,也让唐群占了先机。现在那边的土地都已经满了,孟加拉地方很小,很难找到新的地皮。和他一起进入达卡附近的两个出口加工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大部分都是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的公司,欧洲、印度的也有,但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并不多见。
现在,孟加拉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企业,已停止给外商颁发批文,只有跟当地企业合作才能在孟加拉开办服装加工企业。
基础设施极端落后之痛
超低人力成本与出口零关税的诱惑确实诱人,但落后国家的软硬件都让投资者头疼。
电力缺乏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问题。在孟加拉,唐群的工厂所在的保税区里,一天要经历两次停电,每次半小时左右,而在保税区外的电荒,可能夸张到一天停20次电。很多工厂每一小时就要停一次电。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孟加拉国政府已给国家电网增加了投资,但基建条件仍旧处于低水平,这让90%的当地工厂在组织生产的时候常感无奈。
在巴基斯坦,为了应对国内严重的电力短缺状况,巴基斯坦政府除了要求政府办公室禁用空调之外,还公布了一项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的着装要求,即所有政府办公人员不得穿袜子上班。据悉,巴基斯坦电力公司产能落后,只能供应该国所需电量的2/3。巴基斯坦国内大部分地区因电力供应不足而有时陷入黑暗。即便是在大城市,每天的停电时间也不会少于10个小时,而在农村,停电时间更长达22个小时,电力短缺一直是该国的痛,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
对接国际订单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交通条件也很糟糕。作为服装制造业的最后一环,孟加拉的成衣工厂主要集中在达卡和吉大港。要将货物运出,则需要通过达卡吉大港的高速公路再经港口走海运,或是从达卡的机场空运输出。在至今还是两车道的公路上,一批货物从达卡到吉大港往往需要20个小时的时间,即使是通过火车运输,每天120集装箱的运输量也只是目前所需运能的1/10。而即使货物抵达吉大港,深海航道的缺乏也通常会使出口海运多花上10天时间。
由于交通不畅,品牌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选择他们下单的产品种类,尽量避免把当季时尚款和交货周期短的订单交给孟加拉,以免冬天该上市的袜子到了春天才送到。孟加拉政府虽然计划将主要的高速公路扩展到四车道,但工程进展极其缓慢,通车时间遥遥无期。
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更别提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了,制作工艺成为该国发展纺织业的一个短板,生产效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孟加拉大概只有中国60%到70%的效率。真维斯的母公司香港旭日集团董事长杨勋说。在麦肯锡的调查报告中,调查者将中国服装产业的生产效率设为100分,而孟加拉的得分仅为77分,低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而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孟加拉缺少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的职业培训学校,所以目前还缺少至少25%的熟练工。
孟加拉至今仍高达50%的文盲率也让他们难以理解老板们更多的要求。杨勋曾在旭日内地的工厂里面推行过一套方案,该方案使工人们减少了13%的工时,整个工厂却增加了20%的效益。但在东南亚推行这一套就没有这么容易,因为大家的语言交往、人本身的素质都存在差距。他不认为你是对的,那他接受起来就会难。
一位经常往来孟加拉的中国外贸商人对当地工厂的拖延交货期已经习以为常。以一批机织物单独在孟加拉完成需要7天计算的话,如果原材料从印度进口,交货期要延长至15天,如果从中国进口,则需延长到30天。
一般东南亚的工厂(交货周期)最低限度要多3至6个星期,而整个生产流程大概是12至16个星期,如果16个星期里6个星期没了,那就损失了1/3时间。杨勋也有同感。
匪夷所思的文化冲突
新高纺织在孟加拉的工厂已基本稳定,但一开始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有一次,唐群突然被紧急召回厂里。工人们都罢工,几百个人沸沸扬扬,有的扬言要砸设备、打中国人。风波的起因仅仅是由于一个中国籍女管理人员在教一名当地男工人做工的时候,动手去拉了他的衣领。孟加拉人很多信伊斯兰教,你批评他、骂他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碰他,特别是异性之间。这次触碰成了罢工的导火索,碰到工人衣领的管理人员被几十个工人追着打,上前保护的厂长和机修工也跟着被打,很快几百个工人便闹起了罢工,还惊动了保护区的保安和警察。这场冲突最终迫使唐群的工厂停工20多天。
除了文化冲突,能让孟加拉工人们停工的因素,还有当地的政治动荡和强大的工会力量。在两党轮流执政的孟加拉,领导工人罢工是反对党常用的套路,而工会人员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工厂里,时而组织工人提出在雇主看来是不合理的要求。在麦肯锡对孟加拉服装行业的一次调查中,71%的受访工厂觉得政治动荡与罢工是行业发展的最大隐患,即使罢工不是发生在纺织或服装工厂里,发生在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环节,也将使工厂的运作受到影响。
在柬埔寨,由于历史原因,存在严重的土地混乱问题,至今柬埔寨的土地所有权体制与原则仍然处于一个很不完善的过渡时期,因此国内土地纠纷频频发生。政府常常通过强制手段将土地征收,然后转让给橡胶厂、制衣厂等开发商。
因此,近几年,在柬埔寨常有居民强占外国公司合法开发土地的情况发生,一些地方官员也趁机从中牟利,向投资者吃拿卡要。在一些地区土地纠纷中,农民不再是利益受损者,反而使投资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证,生产无法进行下去,这严重伤害了外国企业投资柬埔寨的热情。当地的企业和商人抱怨,政府在土地纠纷中没有依照合同保护企业,纵容农民非法圈占已租给企业的土地。
柬埔寨中国商会副会长胡金林也提醒中资企业不能轻信当地合作方的承诺。在购买、租赁土地前,应该确保土地所有者拥有在政府部门注册的有效地契,如果没有地契,应该通过核查农业或土地办公室及支持性文件来确定土地性质,避免陷入土地纠纷。
政局动荡雪上加霜
如果说为了利润、上述种种尚可忍受的话,那么动荡不安的政局让人忍无可忍。
为了吸引中国企业前去投资,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哈利德去年底表示,中国企业可以选择以BOT或BOO的方式在巴经济特区内设厂,并可以将100%利润带回中国。对中国投资者,巴方有相应的土地租赁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提供支持;比如生产的产品从巴国出口时,巴政府将提供出口补贴;中国企业在巴投资的前五年免征资本收益税等等。
但多年的印巴冲突让人们对巴基斯坦的治安状况表示担忧,为此,哈立德还对企业所关心的安全问题做出承诺:巴基斯坦珍视与中国的友谊。巴基斯坦政府将尽最大努力保障在巴中国人的安全。
去年底柬埔寨发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和罢工事件,成千上万的柬埔寨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总理洪森下台,这对部分中资机构和在柬中资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已分别正式照会柬外交部、内政部和警察总署等部门,要求柬方保障中方在柬合法权益,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中国公民和机构人身财产安全。
日前孟加拉智库政策对话中心的高层拉赫曼表示,政治危机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已开始显现,并称就长期而言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拉赫曼指出,孟加拉的外销出货、农民肥料配给、商品供应和制造及消费者购买力都受到很大冲击。他还提到出口订单接单速度变慢,致使生产成本逐渐增加。据悉,自孟加拉独立以后,反对派号召罢工已是家常便饭。仅2013年初以来,孟加拉就遭遇了71天大罢工和官方的交通封锁。许多企业和商家担心若破坏封锁可能遭受猛烈反击,因此选择停业1天,出货也跟着随之停摆。
据分析,孟加拉受创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是成衣业。该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成衣制造出口国,仅次于中国内地。据达卡工商业联合会统计,自2013年10月以来,商业停摆造成的损失超过40亿美元(约241.98亿元人民币),其中成衣业损失约10亿美元。
部分国外服装采购商将一些订单转移到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如周边的印尼,还有部分转回中国。
中国是避风港
我认为从中国撤离的狂潮已经刹车了。美国成衣及鞋业工会国际贸易部门副总裁NateHerman说,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并不是想撤离中国就能撤离中国的,孟加拉和柬埔寨的工资上涨、政治动乱已是既成事实,其他国家没有中国那么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国能提供相对安定的稳定的运营环境,至少现在是这样。
美国时尚行业协会副总裁JuliaHughes说,很明显,中国被视为一个避风港,她强调,中国依旧控制着美国41%的服装市场。
政治动乱的扩大使得在孟加拉生产和货运都变得困难。Herman说。
不仅如此,低廉的人工成本也正遭受挑战。实际上,东南亚国家劳工工资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近一两年该地区已出现工资上涨趋势。去年1月1日起,泰国全国的每日最低工资标准上涨至300泰铢(约合10美元);马来西亚首次引入了最低工资制度;而据越南政府公布的数据,2012年越南工人平均工资上涨了12%。去年11月4日,孟加拉国工资委员会宣布将成衣业工人的最低工资由3000塔卡调整为5300塔卡,但工人觉得这个新标准仍然太低,希望提至8000塔卡。柬埔寨工人大罢工也提出了提高最低工资的要求。印尼25个省政府2012年第四季度陆续下发文件,要求当地企业提高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以首都雅加达涨幅最高,每月最低工资标准从原来的152万印尼盾(约合158美元)上调至220万印尼盾,涨幅达44%。
印尼原住民企业家协会表示,由于无法承受劳工工资不断上涨的负担,在印尼经营的大约190家外资企业正准备从印尼撤资。由于预备撤资的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此举可能对印尼经济产生影响。
谈到在孟加拉的长远计划时,唐群说,早晚都会把生意重心转移回国内:也许会把工厂卖给当地人,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国家。而且那里早年的优势已经渐渐失去了。
相比那些近几年刚刚走出去的企业,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在南亚和东南亚各国铺设生产线的香港旭日集团已经渐渐收起了自己的拳脚。这家真维斯的母公司也会接包括来自GAP在内的订单,如今除了将一半直接运往国外的订单交予东南亚的工厂之外,旭日集团对东南亚制造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已关闭了其在菲律宾、印尼和柬埔寨的工厂。
虽然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和人民币不断升值正在促使海外投资者寻求中国制造的替代者,但目前这一趋势尚未明朗化,加上中国正持续提升产业附加值,因此中国制造业发展不会就此终结。中国早在邻国还在挤入低附加值领域之前,便已往高附加值产业链移动。现在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低附加值产品。
中国制造业前景现在看来还很乐观,尽管低附加值制造业比重逐渐下降的整合过程还将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至少现阶段来说,新兴市场竞争对手的威胁是存在的,只不过很大程度上是被夸大了。
中国制造的出路
MadeinChina往前追溯一段时间,这个词语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中国制造被定义了多么高大的情怀,是全球化,国际化,与世界接轨的第一步。转瞬,几十年过去了,这个词语似乎从天堂进入了地狱。昔日的光环慢慢褪去之后,中国制造的道路应该如何前行?
制造业发展之初,生产力的低下落后,兴起的大多为手工的作坊,对于剩余的低廉劳动力的压榨。外国商人看重了中国丰富的资源,低廉的成本加上从外国商人自身国家环保政策出发,中国很快就成为了外国商人眼中最好的代工工厂。国内政府政策也大力支持,于是,中国制造这条路迅速在国内发展起来。
现如今越南和孟加拉国加在一起在2010年就已超过中国,成为耐克鞋类产品的最大供应商。韩国三星公司则投资20亿美元在越南建厂,到2015年可生产1.2亿部手机。
如今摆在中国制造的问题很多,如何发展成为最为重要和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兴衰。制造型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便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在发展的大方向而言,所有的制造商都明白。以自动化、智能化机械取代人工技术,促进产业改革创新,发展高新产业,开发新能源产业,环保节能无污染。
尤其在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上,要下足功夫。国内核心技术较少,不足于支撑行业全面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要想成功转型促成改革就必须要,走出国门,收购外资企业,以及通过自研提升方面。
本土企业核心技术滞后,专利大都在外企手中,开展收购,无疑可以有效减少产业突破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技术融为己用。比如,近期联想收购IBM服务器,还有早些年吉利收购沃尔沃。在很大程度上都会给本土企业足够的帮助,走出困境。
提升本土技术的研发,这是根本的办法。和高校联合开展培养计划,针对专门性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积极创新,共享研发成果面促进本土产业的积极变革。
如今,中国制造,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缺乏创意,甚至说是一个没有大脑的机器,外商在写入规定程序之后,重复单一的复制再复制这样一个枯燥的过程。而中国如今想要突破这样的层面,就必须拥有一个自己的大脑,想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