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jrs英超直播吧 > 正文

适逢3.15,曾出问题的蒙牛,现在的发展还能强过伊利吗?

未知 2019-03-17 15:52

众所周知中国乳制品行业两大巨头蒙牛和伊利。基本霸占了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全部市场。伊利更是坐拥亚洲乳制品第一的地位。这两个企业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立,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两个公司必定有着能使其霸占市场的独到之处。今天就让我们来深度剖析一下这两个公司的“秘密武器”。

前伊利副总裁牛根生在1999年成立了蒙牛。虽是后起之秀,但牛根生凭借之前的经验积累,仅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就取得了近40%的市场,和前辈伊利不分伯仲。更是在2007年成功超过伊利,一个只有8年历史的黑马成功实现了逆袭,成为了中国乳业的新王者,此后连续4年蝉联中国乳业冠军。

树大招风,200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迎来了一次重大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几乎所有乳业公司都在这次事件中付出了沉重代价。食品工业、乳品工业受到巨大影响。在信任危机中,蒙牛不断积极树造品牌形象,加之中粮入主蒙牛,成功将蒙牛挽救下来。但是在之后的几年里,多次丑闻事件的曝光,使得国民对蒙牛的信任感越来越低。

终于在2014年,伊利凭借着好口碑以及优质的产品夺回中国乳制品第一企业的名头。并且一路向前,将伊利甩在身后。

大家应该听说过乳糖不耐这个症状,当时有个说法叫:国人不爱喝牛奶,更多是把牛奶当做“舶来品”。但据调查国人并不是不喜欢喝牛奶,而是身体素质的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喝,喝牛奶会让他们腹泻作呕,这就是所谓的乳糖不耐。

为了能让国人都能够喝上牛奶,伊利不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人力,研发出了中国首款乳糖水解牛奶,这款具有跨时代意义和中国特色的牛奶一问世,就收到了业界的广泛好评,让乳糖不耐的人群也可以饮用牛奶,也是伊利迈向成功的一个阶段。不断的创新,使得伊利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国人基本都把伊利作为选购乳制品的第一选项,这也使得旗下多款产品长期居市场领先地位。

每个企业的成功,和创始人的领导才能,办事风格都有着不可相离的关系。在伊利和蒙牛身上,都有着相同的那份冲劲。

当时,蒙牛作为一个刚刚创立的企业,在1999年第一年营收仅4365万情况下,到了2007年成为中国乳业冠军时,蒙牛的营收达到213.18亿,短短9年营收增长480多倍,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蒙牛巧妙的营销策略层出不穷,数不清的奇招,让业内人士纷纷效仿。

相比每年的每家乳制品公司的营业额,大众更关心的,反而是乳制品的健康问题。纵观中国的乳制品发展史,我们能发现很多问题。1998年之前,中国的乳制品基本没有太大的发展。一是当时的乳制品的质量并不是很好,相比其他以畜牧业发展的国家,中国的乳制品就像是一个什么知识都没有学习的小学生。

手工挤奶的方式导致细菌很多,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会大量的滋生细菌,冷链系统并不是很完善。等运到消费者手里的时候,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导致消费者肠胃不适,所以当时的乳制品业只有有了良好的冷链系统才能够大力发展乳制品业。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产奶量并不是很多,1998年的时候,乳制品并不是很多家庭的首要选择,在经济没有提上来的时候,高额的消费对于很多家庭都是负担。所以一开始乳制品产量并不高的情况下,也没人想去提价。

1998年之后,以伊利为首的乳制品公司引进了设备解决了保鲜问题之后,中国的乳制品业才开始飞速发展。这个时候的伊利和蒙牛才开始了乳制品巨头之路。特别是伊利集团,后来甚至凭借乳制品保鲜技术超过蒙牛,成为乳制品龙头企业。

2008年之后,乳制品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面临着销量急速下降的情况,很多事情只有到了出事之后才想到解决的问题,那么多的乳制品公司,早在生产之初的时候,就已经看到问题所在了,但他们不顾自己的羞耻心的,是巨大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难道真的什么都不顾了吗,乳制品关系到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中国喝乳制品的大多都是婴幼儿,关系到婴幼儿的健康以后可一定要认真的,毕竟3.15开始了,对任何的乳制品公司来说,可受不住再一次的打击了,所以一定要好好做乳制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