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熊孩子,家长应该及时教导,不然总会有人替你教育他
走进小区,就看见邻居小胖豆和一伙小孩在追打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可能是因为彼此都相熟,小男孩儿面对挨打时,只是笑嘻嘻的进行躲避。但是只有5岁的小胖豆却以为小哥哥害怕他,随后他的暴力升级,直接拳打脚踢,嘴里喊着:“打怪物,打怪物。”后面的小伙伴们也蜂拥而上,小男孩开始面露不悦。毕竟是5岁的孩子,都有点眼色,他们不敢在追着打了。但是小胖豆儿却不吃那一套,依然跃起踢了小男孩大腿一脚。可能这一脚踢疼了男孩,男孩很生气,于是将小胖豆推了一下,提起脚朝着小胖豆的肚子下去。随后出现的局面是小胖豆躺在地上哇哇的大哭起来,小男孩有点仓促,不知所措的要跑。在一旁领着小胖豆的妈妈听到了孩子哭声赶了过来 ,旁边的小孩都开始向小胖豆的妈妈告状:“是这个男孩踢了小胖豆一脚,他把小胖豆都打哭的。”男孩开始显得不知所措,他极力辩解着:“是他先打我的。”但是小胖豆的妈妈没有理会小男孩的话,她直接劈头盖脸的指着小男孩说:“你都多大了,他怎么可能打你,你难道没有大人教你不能打小朋友吗?”说完就拧起这个小男孩的耳朵。小男孩开始哇哇的大哭起来。
看到这里我很无奈,小胖豆的调皮是这个院子人尽皆知的,但是她的妈妈一直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对的,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从来不加以制止,而是任其放任。
人们的认知里总是宁愿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所以对于不讲道理的人我们从来是不加理会。小男孩的妈妈赶来了,看到小胖豆的妈妈,她一句话也没有说,直接把孩子拉走了。小胖豆的妈妈一边在院子里骂骂咧咧的,一边给她的心肝儿子在拍着土。
我看了看,摇了摇头走开了。
小孩子打打闹闹本没有什么,但是作为大人应该分清主次,明白事理。小胖豆的妈妈到来时,没有听小男孩的辩解,也没有追问事情的原委,直接就判定他的孩子受了委屈。这样只会助长孩子跋扈的性格,可能孩子在你的世界里是个宝,不管他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父母都可以忍受。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上形形色色的人,如果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任何的委屈,不让孩子明白事理,那么在以后总有人替你教训他。小男孩的母亲是一位很斯文的女士,可能不想和泼妇的胖豆妈计较,如果我们遇到一位冲动的父亲,小胖豆可能也要感受一下被人捏耳朵的感受了。
最近发生了一件让人痛心的事情,一位四年级的小孩在课堂中被人直接刺杀身亡。事件的起因是由于这个死亡的男孩经常欺负自己的同学,被伤害的同学可能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因为沟通不畅,而被杀的男孩也没有终止自己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有人说这就是熊孩子导致的后果。但这个事情的真伪我们无从辨别,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加以评判。但是男孩应该是让这位父亲的女儿受到了委屈,不然这位成年人也不会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
所以当孩子懂事时,我们的成年人不能一味的溺爱,我们要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怎么克制自己的行为,让他要懂得基本的做人准则以及对人基本的尊重。
到具体行为上应该怎么做呢?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应该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爱上读书的孩子一般都能从书本中学到做人、与人处世的道理。
家长面对孩子也不能一味的宠溺,我们对待孩子的行为准则应该设立一个界限,让他们懂得有些事越界了就不能做,有些事到一定的程度必须适可而止,不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一段公交车的视频中,一个熊孩子上车以后,一会左挤一下,一会右挤一下,一会左踢一下,一会右踢一下,全然不够周围人的眼光。周围的乘客面对熊孩子虽然很不高兴,但都往后躲远了一点,熊孩子依然乐此不疲的左摇右晃,但是这个世界不会任何人都包容熊孩子,一位年轻人被激怒了,他将熊孩子一脚踢到地上,猛踩了孩子几脚,熊孩子挨了几脚后,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却是让人心疼。
这就是孩子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后果。
年幼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却是最重要的事,孩子成才,晚年幸福,孩子不成器,晚年遭大罪。更何况我们辛辛苦苦的工作本来就是为了给予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懂得轻重的父母一般都会抽时间陪伴孩子,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对于孩子的状况,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了如指掌,对于孩子的问题会及时进行引导和规劝,而不经常在孩子身边的父母,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现状,在他们的印象了他们的孩子依然是那个乖巧懂事的牙牙学语的宝宝,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任其发展,最后会达到不能控制的地步,不是孩子伤害了人,就是孩子被别人给教训了。
无规则不成方圆,在这个社会中,孩子必须学会社会的准则,明白对与错,明白约束自己的行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让他懂得道理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