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体育 > 正文

施耐德电气:创新,由此不凡

未知 2019-10-16 15:13

  8月,以创新,由此不凡 为主题的施耐德电气配电及能源客户峰会落下帷幕。在为期两个月的峰会中,施耐德电气配电及能源事业部全面展示旗下最新配电产品及数字化能源管理的创新成果,与客户深入交流节能增效、能源管理先进理念及案例。

  关于创新,施耐德电气关注三个方面,即新的技术、新的行业动态,还有在最原始投资背后与服务及运营相关的客户价值。 近日,施耐德电气配电事业部中国市场营销兼业务发展总监莫仁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创新加速度

  由市场驱动的深度创新正在成为施耐德电气的核心理念。

  今年3月,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推出全新第五代终端配电系统Acti9系列产品。依托21项全新专利,Acti9系列可帮助客户提升终端配电系统的性能,并满足垂直行业的不同需求,而伴随着Acti9系列的推出,施耐德电气也迈入第五代智能型终端配电系统时代。

  作为一项革新性的转变,Acti9融入了更多新的先进技术、智能技术还有些远程监控的技术,可以在最终端的配电箱当中融入非常先进的技术来保障客户的安全。莫仁越向记者介绍。

  而Acti9系列选择在中国首发也反映了施耐德电气对中国市场的极度关注。据悉,在中国,施耐德电气总部制定了区别于其他成熟市场的特殊战略,即在中国,为中国,这意味着施耐德电气将在未来研发出更多适用于中国本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多本土化的服务和人才,并使这些产品和服务来自中国,走向世界。

  采访中记者获悉,施耐德电气针对中国市场设置了本土新产品开发团队,并有独立的财政预算专门为本土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而迅速成长的中国市场也带给施耐德电气更多的回报。



  在莫仁越看来,中国区别于其他国家最大的特点正是这个市场是巨大且增长迅速的,而对于集团研发体系而言,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一项产品,从最初想法的诞生到最终投入市场,如果按部就班进行研发保守来讲需要三年时间。但目前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当三年后产品研发成功时,中国市场已经完全变成另外一个样子了。

  这使得速度成为施耐德电气不得不关注的重要因素。2010年,施耐德电气将产品市场团队与研发团队整合到同一团队中,此举更好地衔接了中国客户的本土需求与新产品研发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施耐德电气新产品研发的速度。

  施耐德电气将本土研发人才集中到一起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为本土项目提供最大的空间和支持。未来,集团对中国本土研发团队的发展没有设置上限。莫仁越说。

  在上述峰会的天津站,记者看到了施耐德电气重点展出的数字化能源管理方案、中低压新品以及节能增效的优秀案例,峰会的新方案和产品包括Acti 9、能源管理PM5350系统、HVX、PIX等,凝聚着施耐德电气创新的结晶,代表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理念。

  在深入推行中国原创的发展战略的同时,施耐德电气将下一步的发展重点瞄准将其领先技术及节能增效解决方案介绍到中西部的上百个城市。

  未来几年,施耐德电气在中西部一些活动的成效将会逐步地呈现出来。2011年,施耐德电气共有20个新产品上市,未来的三年期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产品给集团带来新的业绩增长。莫仁越强调,目前施耐德电气对市场的感知不是建立在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的基础上,而是每一天都在不断地感受市场新的变化和新的技术。

能源管理密集建设年

  自2009年施耐德电气开始实行三年新公司转型计划,此后集团倾注了大量资源意图实现施耐德电气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跨越式转型。

  2011年,是这场转型的关键年份,而能源管理业务则是这场转型的最大亮点。

  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拥有100多套节能增效解决方案,以及300多种节能增效产品在技术层面上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有力保障。而对于节能增效与能效管理之间的关系, 施耐德电气中国配电及能源事业部能源管理及自动化业务总监关宇认为,节能增效是能效管理的一部分,但前者更偏重于手段,后者更强调管理及人的行为,是人的思想的改变。



  伴随着国家政策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能源管理行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对于能源管理,中国客户的认知正在形成,大量的工业用户,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在自发地跟我们沟通,希望施耐德电气帮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监管企业能源消耗、发现能源浪费、减少能源利用成本,提高企业在能源领域的生产运行效率。关宇在采访时透露。

  他认为,尽管美国和欧洲国家进入能源管理领域的时间更早,但在技术发展上中国则更具有后发优势。中国的后发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在其他成熟市场成功及失败经验的基础上,迅速地把其最佳实践带到中国。此前,施耐德电气的本土研发中心正是基于上述经验,快速在中国建立了天津生态城等项目。

  关宇总结道,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施耐德电气能源管理业务具有四大特点。其一是全球化。我们一直不太纠结于产品是国产还是进口,因为中国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施耐德电气是全球化的公司,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施耐德电气有不同的主观战略选择用于满足客户不同的价值需求。

  其二是智能化,所谓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智能化、高效的互联通讯是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的鲜明特色。其三是高性能,施耐德电气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更多倾向于高端的路线,尽管集团正在加大对于中端市场的布局,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高端路线发展仍是施耐德电气的核心竞争力。其四是施耐德电气致力于通过持久性给客户带来高的安全性能。

  基于这些特点,目前在施耐德电气的业务范畴里,能源管理已成为利润最好的业务之一。能效监控性能将是施耐德电气未来的方向,对于不同类型用户来说,能源管理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市场认可,未来我们会更好地推动客户不断贴近我们的内核,贴近施耐德电气的业务中心。莫仁越强调指出,相信明年或者后年对施耐德电气来说,将是能源管理密集的建设年。

商业模式创新

  关于创新,施耐德电气关注三个方面,即新的技术、新的行业动态,还有在最原始投资背后与服务及运营相关的客户价值。莫仁越在阐述施耐德电气核心创新理念时如是说。

  具体而言,针对中国市场,施耐德电气首先会逐步改进其产品设计与中国市场需求不相符的部分,并满足一些新技术的需求。其次,在行业和应用的技术方面,施耐德电气不断着眼于新兴产业的具体需求,如电动汽车、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最后,施耐德电气还针对客户潜在的需求进行研发,提供与服务及技术相关的附加值。



  在施耐德内部,其保持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与客户在一起。市场部的重要职责在于不断去找内部的销售、外部的客户,倾听他们的声音,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动态。莫仁越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施耐德更希望进一步拥有驾驭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

  所谓创新有三个层面,第一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第二是把别人做过了,但你没做过的事拿来做,这也是创新。第三是把原来做过的事用不同的方法做,即所谓商业模型的创新。 关宇在采访时表示。

  而这三方面的创新方式也正在施耐德电气尽情诠释。施耐德电气用本土研发中心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先进技术植入,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此为第一个层次。关宇说,第二个层次就是将其他国家的最佳业绩实践带到中国,然后结合中国的客户特点进行调整,服务中国客户。

  他强调,而第三个层次,也是最关键的在于商业模型的创新。原来一些业务施耐德电气仅仅将其作为产品业务来做,现在我们需要从解决方案业务角度进行思考。在哪个细分市场和一些高端领域,能够跟客户结合起来,使我们成为客户战略发展中的一部分,这将是未来施耐德电气在商业合作模式方面需要考虑的课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