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箱包成了大气候
□驻马店日报记者 许 伟
全媒体记者 高留长 文/图
春日渐暖,微风拂过群山丘陵,吹绿了嫩草和柳芽,桃树花蕾盈满枝头,油菜花已是芬芳扑鼻。豫中小镇李新店,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浅山之间。
工人们正在加工环保购物袋。
00后小伙儿当上了缝纫工
3月7日一大早,19岁的郭元凯就来到了确山县李新店镇王楼村箱包厂加工车间,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年前从南方某电子厂打工回乡后,郭元凯决定不再外出打工。留住他的是乡情、亲情,还有建在家乡村头的箱包厂。在这里,他每月能有4000多元的工资收入。
经济账谁都会算,郭元凯认为,留在村子里务工,花销少了许多,算下来比在南方打工收入高,更重要的是能长年和亲人生活在一起,少了外出打工时的迷茫。一想到这儿,郭元凯最初为当缝纫工而别扭的心顿时敞亮起来。于是,在以留守妇女为主力军的王楼村箱包厂缝纫工人队伍里,多了一名00后小伙儿。
小山村里的“Made in China”
今年48岁的丁新春是王楼村箱包厂的总经理。2017年,王楼村的扶贫车间建成后,镇、村干部找到了在外地经商且小有成就的他,想让他投资建厂,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最亲还是故乡人。镇、村干部的热情招商让丁新春心生暖意,他决定回乡办厂。
2018年初,村集体经济招商引资企业、确山县恒润发展有限公司王楼村箱包厂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建有两栋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拥有机器设备近百台,吸引周边村民100多人前来就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稳定脱贫。
“我们这里是订单生产,来料加工,生产的箱包和环保购物袋主要销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丁新春介绍,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联系订单,对接货运公司,管理好车间的生产等。
在紧挨着生产车间的库房内,已经包装完整的箱包成品整装待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货车将其运到上海港口,然后漂洋过海送到地球的另一端美国加州。
谁曾想,这个在农村兴起的扶贫产业,就这样搭上了“一带一路”的列车,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这种箱包在美国很受欢迎,家家户户几乎都会用到它。”丁新春指着一个正在加工中的红色方形可折叠箱包说,“你知道这种箱包在美国售价多少钱吗?76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500多元……”
“这种简易的环保购物袋可以循环利用,在欧洲、美洲很受欢迎,订单都排到了明年。”拿着自己的产品,望着上面标注的“Made in China”,丁新春自豪地说。
“像王楼村箱包厂这样的扶贫工厂在李新店镇有3个。”李新店镇党委副书记祁阳介绍。
大笔绘就乡村振兴图
近几年,李新店镇党委、镇政府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带动了乡村振兴发展。“王楼村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上,不等不靠,按照镇党委的统一规划,苦干实干,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李新店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稻鱼果多彩田园综合项目1000亩地的流转任务。”祁阳介绍,该示范园整体规划范围以王楼村为中心,包含杭白菊、薄皮核桃种植和集体经济、扶贫车间、电商销售平台等项目。
记者的面前,一幅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图正在徐徐展开。不远处,一架客机正低空掠过,稳稳地降落在附近的机场;一列动车由南向北疾驰而去,掀起的春风荡漾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田野已是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