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探索 > 科学 > 正文

调音师:人性之恶的乐章

未知 2019-05-08 10:07

在人性的乐章中,每一次高潮都伴随着一次人性本恶的揭发

一个黑色题材的电影,最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和片头告示的这个问题一起思考。

什么是生命?

这取决于肝脏(liver)。

反转的是剧情, 惊悚的是人性

2019上映的电影中,我看的最过瘾的莫过于《调音师》,上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应该属于《完美陌生人》。《调音师》更是增加了令人后背发凉的惊悚感,与读到《白衣夜行》时如出一辙。

没有看过任何预告,仅凭着调音师三个字,我不带任何预期的走进电影院。也许是因为这种无知,我就像主人公一样睁着眼睛带着墨镜。在前二十分钟的剧情中,我以为我看的是一部印度爱情歌舞片,或者是励志的青春奋斗篇。当主人公阿卡什睁着眼睛带着墨镜假装盲人走进西米家坐在钢琴面前,透过琴架看到倒在血泊里的人时,突如其来的毛孔悚然正是导演在之前缓缓营造的甜美气氛下出现的极大反转。这种反差式的惊悚在片中出现了好几次,其极大的戏剧性在于阿卡什在看得见的情况下要镇定的假装看不见。作为背景快节奏的钢琴重音正好反应了阿卡什的内心,与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达到刺激观众内心紧张感的效果。回过头看,导演的处理都充满戏剧性,甚至在诙谐喜剧的成分里添加了恐惧。

随着突突车司机、买彩票大妈、贩卖器官医生的加入,剧情在紧张中向前推进,我们甚至有点儿期待着这是部善对恶的反转剧,此时,导演的高超在此体现,他对现实主义的批判从头到尾淋漓尽致,他把社会不同阶层中的人性本恶全盘托出。

恶之一:为了攀附上流社会成为明星而加入豪门却不甘寂寞的阔太,与依靠着老婆势力得势的警察局局长有私情,事情败露后连环杀人,演绎着谎言与罪恶。毫无疑问,这两个角色是本片看起来最大的恶人,他们的恶将阿卡什的假瞎变成了真瞎。

此为穷凶恶极之恶。

恶之二:底层社会中其突突车司机、买彩票大妈、贩卖器官医生,对一夜暴富摆脱贫困的邪恶之念扭曲了他们的人性,虽然篇幅有限,但其性质与阔太和警察局长本质一样,主动害人是极大之恶。

恶之三:看似无关痛痒的小恶往往是通往大恶之路的起点。就如在窗前偷拍想要卖钱的小男孩,装瞎住着政府救济房的调音师。

也许人性中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就像阿卡什在一开始装盲人,且不管他真正的出发点出自哪里?像他所说的为了艺术,还是为了获得人们的怜惜帮助,获得政府的廉价房?总之,阿卡什的人性上并没有那么光明磊落。他的下一步人生往哪里走,就像他的乐曲往哪里创作,也许 来源于命运的捉弄。他的本善本也有让他睁眼的机会,也许在警察局假设揭穿 杀人犯时就是他灵魂的高光时刻,那是他一生可以摆脱瞎子的唯一时刻。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而那个时刻过去了,阿卡什的人设将被定格为道德上的瞎子。

阿卡什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沦陷,中国人有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最好的总结。

恶之四,这里提要中流社会小酒馆的老板及女儿,他们在全片中是一种怎样的角色?是唯一没有恶灌身的形象吗?片中的苏菲是不是唯一没有搅入其中甚至有点受害人的意思?我们来看看片尾苏菲再次出现时,从阿卡什的口中得知“真相”后,她的评价:“你害了那么多人,你应该换了她的眼角膜。”

这幅嘴脸这幅言论是否似曾相似,是不是经常听过类似言论,像不像身不关己的键盘侠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看似在谴责恶人,实际是一种不需要负责任的宣泄。不得不说,导演这隐晦的画龙点睛之笔完成的绝妙。

现在,也许我们能够回答片头那个问题了。

什么是生命?这取决于肝脏(liver)。

这一语双关你Get到了吗?

在异国他乡的咖啡馆,阿卡什完成一场精彩的音乐会,每个人都敬仰的与他握手。他在咖啡店里温和优雅的讲述了电影中首位呼应的那个有关于兔子的故事,就像《少年派》里重生后派对 记者们讲述的那个关于妈妈、厨师的故事一样。那么,作为瞎子的阿卡什是怎样知道那只救他兔子的存在并且作为他的图腾雕在了随身的拐杖上?

真相是什么重要吗?当阿卡什可以用那根拐杖敲开挡住他路的罐子时,发出本剧最后一个刺耳尖锐的声音,留下了一个悬念。

这个悬念让观众意犹未尽,但是,让你意犹未尽的究竟是阿卡什到底是怎么弄到了眼角膜,还是?

我希望我们的思考是,每个人的生命,都取决于自己的Liver。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