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 > 网红 > 正文

高速交通圈又添新成员 地区经济发展打通“最后一公里”

未知 2019-09-19 15:12
交通圈的魅力不仅在于方便出行,还在于以此为基础后,沿线各省市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一个经济一体化区域,把区域互动发展重要战略通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7月9日,随着G2028次动车从兰州西站鸣笛驶出,被誉为“丝路高铁”的宝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无独有偶,7月7日7时20分,北京南开往保定的D6657次列车也正式开出,这是雄安新区成立后首次开通的北京直达白沟、白洋淀的列车,可谓是打通北京至雄安新区的高速通道。

一个城市的高铁通达车次越多,对人口导入、物流、交通以及对周边城市的辐射能力就越大,可以说,高铁对城市的带动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古语所说的,要想富先修路不无道理。以上两个地区加入高铁朋友圈后,将直接连通全国其他发达地区,让时空不再成为开拓当地的阻隔,而是更多展示以上地区的特色优势和特色产业。

以宝兰高铁为例,多位行业专家都表明,高铁跨越了时间、空间阻隔,让距离不再是问题,方便更多优势资源自由流通,彻底帮助打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中国的经济和人口规模主要体现在东中部地区,兰州更需和东部地区实现高铁相连。”兰州城市学院副院长刘举科说。现在,中国高铁网的“最后一公里”终于开通了!

宝鸡至兰州高铁是横贯西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铁路客运主通道。改变以往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兰州、甘肃乃至中国西北地区的旧有印象,将西北地区全面融入全国高速铁路“朋友圈”。甘、青、新三省区融入“四纵四横”全国路网,自此与中东部地区的大贯通、大贯连。

便利的交通条件极大的提高东西部人员流动效率,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拉动地方产业升级,实现优势互补,缓解区域同质化竞争,构筑更高层次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结合当前地区发展最火热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来看,宝兰高铁在旅游产业的打通上意义非凡。在宝兰高铁开通前不久,沿线城市市长齐聚兰州,谋划打造宝兰线全域旅游共同体、合力推出黄金旅游线路。铁路部门与沿线城市旅游局联合推出“高铁+旅游”优惠政策,并已与上千家景区、酒店达成协议,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这也将推动兰州等内陆城市提高服务水平,补齐软环境短板。

相比而言,北京至雄安新区的动车则是在地区发展规划明确之后推出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又一枚重要棋子,不仅承接了首都和周边地区的外溢产业,更要合理利用京津冀地区的优势要素打造高科技版本的雄安新区,让新兴产业注入地区发展的基因。这其中离不开立体、通畅的交通网络作为支撑,吸引优秀人才和外部产业、资本入驻,扎根落户为地区经济发展造血。

随着北京至雄安新区的动车首次发车,雄安新区的交通规划瞄准立体交通网络和快速通勤圈慢慢完善起来,据了解,到2020年,轨道网、公路网、港口群、机场群布局更加完善,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市市通道连港口”,形成中心城市与新城卫星城半小时交通圈,京津冀核心区域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基本建成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低碳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将在未来吸引更多地区人才和产业转移至此,也可为跨区通勤的理想打下基础,通勤不再需要长途奔波,真正让京津冀地区的优势资源流通,实现协同发展。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借助宏观政策红利,那么旅游产业的辅助则是天然存在的。在北京至雄安新区的上述动车开通之日,就有近半数的旅客是体验白洋淀生态旅游而选择乘坐的,而且整列车的上座率也超过5成,让白洋淀顺利成为地区旅游产业“名片”。

白洋淀地区的旅游产业现已升级为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今后将在生态保护基础上绿色开发,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顾。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让优势资本进驻白洋淀,旅游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通过淘汰落后的资本,在品味上、文化上、服务上有提升,未来打造中国的“五大湖”、优秀的旅游景区和文创产业。

交通圈的魅力不仅在于方便出行,还在于以此为基础后,沿线各省市互相合作,共享资源,形成一个经济一体化区域,把区域互动发展重要战略通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高速交通圈辐射效应将经济发展区串“点”成“线”,拓“线”为“带”,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