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清真“映江楼”饭店我知道
作者像 江南(云阳士子)
解放前,位于老昆明城珠玑街口,交三桥头,盘龙江畔一侧,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老字号清真回族馆。因以楼伴江、以江映楼的自然景观,故得名“映江楼”。餐馆诞生于1937年,餐楼的建筑样式像古箭楼,面积不大,分上下二层,飞檐斗拱。食客坐在映江楼上,一边把盏慢饮,一边观赏盘龙江上穿梭过往的渔舟,渔舟上兀立的渔鹰,摇橹的舟子,撒网的渔夫,一幅活生生的盘龙江上渔家乐生态图。
解放后,经公私合营改造,映江楼由国家经营,生意照旧一直红火。映江楼以清真牛肉菜系列驰名,每道佳肴都是用心做出来的极品,尤其是牛肉冷片酥软不碎,醮点芝麻酱,吃到嘴里别具滋味;清汤牛肉,汤清不腻,肉味美;凉鸡、烤鸭,更是供不应求,深受欢迎,得到了昆明无论回民与否皆交口称赞。吸引来不少顾客前来品尝,生意也蒸蒸日上。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经常是食客盈门,座无虚席,去迟了还须排队等座。成为大众美食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年,因我母亲在昆明金牛街明德二小学任教的关系,我结识了不少回民同学,其中就有一个阿訇的儿子叫马尔力和我玩得很好。所以他时常带我去到学校隔壁的东门清真寺玩耍。在清真寺里我知道了回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也知道了阿訇,是波斯语,意为老师或学者。是回民穆斯林对主持清真寺宗教事务人员的称呼。一般分为“开学阿訇和散班阿訇”两种,前者是指全面执掌清真寺教务工作的穆斯林,亦称为正任阿訇。后者是指只具备阿訇职称,而未被聘请为正任阿訇的穆斯林。马尔力的父亲就是东门清真寺里的正任阿訇。
听马尔力的父亲讲,金牛街的这座清真寺始建于元代,又称东门清真寺,为元时随同赛典赤修治盘龙江的回回士兵修建而成。清真寺大殿为土木结构,殿内可容200余人。咸丰丙辰兵变,金牛街清真寺遭受较大破坏,后在回民的捐助下,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在原址的基础上重新扩建维修,将大殿改为五间,并建盖对厅、耳房、叫拜楼。1941年遭日机轰炸后,于1943年再次重修。为昆明市伊期兰教重要礼拜场所。因我当时还小,并不清楚做礼拜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学着大人的模样,在回廊里对着大殿跪拜,完全忘记了我是汉族。
有一次,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个阿訇叔叔宰鸡的全过程。只见那个阿訇叔叔,将公鸡揪住翅膀和头,一手拿刀,口中念念有词一番,然后突然将刀杀下去,滴尽血,鸡公抽动几下就翘脚了。而那个阿訇叔叔一直很严肃,这让我们觉得穆斯林宰鸡宰鸭极神秘又神圣。当时我还大胆地问过马尔力的父亲,为什么回族杀鸡不叫杀而叫宰。马尔力的父亲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微笑着回答我说,宰在这里特指的是断喉法。《古兰经》翻译成汉语是这样说的:先知“他只禁止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及诵非安拉之名而宰杀的、勒死的、捶死的、跌死的、抵死的、野兽吃剩的动物”。而杀就有很多方法,如重击、勒喉等。尽管我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然而看着他那张慈祥的面孔,我觉得他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
还有一次,马尔力带我到顺城街和靖国新村交叉口的宰牛场,我又一次看到宰牛的情景。先把牛扳倒,绑住四蹄,然后在牛头的角上面用绳索绑一根木棍,为了安全,由两个人按住木棍。而宰牲者必须是纯正的穆斯林,对宰杀动物的条件、工具、方式甚至宰杀的部位,都有相当详尽的规定,简直是将这样一种技艺当成了一门艺术。宰牲的阿訇动作相当麻利,他趁牛还没哭的时候。说时迟那时快,已经将牛刀插进了牛脖子,割断了气管,牛血顺着刀尖喷涌出来。应证了回民宰杀牛羊等动物时,要严格采用断喉法,使动物少受痛苦,还要放干净血液。通过这两件事,我又弄懂了穆斯林在宰牲时,无论宰杀鸡鸭 牛羊,都必须由阿訇通过诵念“苔丝米耶”意为:“奉安拉的名义,安拉至大”。在虔诚的穆斯林眼里和伊斯兰的教法里,若不是以真主的名义屠宰的,也是非法的,不属于清真食物的范畴。只有经过这些宰牲的程序之后,回族穆斯林才可以食用其骨肉;否则,穆斯林禁食。
上世纪60年代,在映江楼的门口,有个烧饵块摊,我和马尔力偶尔去趟映江楼,两个小娃娃,尽管吃不起饭店里的菜肴,但把烧饵块买来撕碎,放在免费的牛肉汤里泡着吃,简直是昆明一绝。这天,我两个又来到映江楼,如法炮制边吃清汤泡饵块,我问他:“你爸爸是不是常带你来这里吃饭?”他惊讶的看着我说:“不会,哪有那么多钱?不过,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什么重要喜事,我爹才会领着我和家人进映江楼。”看到他得意的样子,我赶紧换了个话题:“为什么这里的味道,每次走过映江楼,若有若无飘出的牛肉汤香味,让我总忍不住直咽口水。”
马尔力告诉我,映江楼里屠宰牛羊,都是请阿訇念过经的,而且对宰杀后的牛羊,须分档挂起,要不沾地以示干净。每天从早到晚,映江楼都要被吃掉7-8头牛。鸡宰杀后,要先清内脏,然后洗净再用线缝合,才拔毛。比如烧鸡就是采用阿訇宰杀过的活鸡,然后才进行处理后腌制,待材料入味后经过油炸至鸡皮为黄金色捞出,然后再放入用各种大料配好的汤锅里煮熟,最后在鸡体内放入香料闷之,使烧鸡的以香味从内到外散发,口感独特为特色。由于马尔力的父亲是阿訇,与映江楼的厨师也相当熟悉。因此马尔力带我见到一个看上去像个学徒模样的年轻人,他两耳语一阵后,年轻的厨师笑眯眯地走过来对我说:“哦,你是刘老师的儿子啊,我曾是你妈妈的学生。”接着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介绍起映江楼的几道压轴菜来。
映江楼的烧鸭,必须选用宜良的适龄雏麻鸭,经由阿訇操刀宰杀后,专人腿毛清洗,烧鸭师傅亲自为每只鸭子抹上蜂蜜、晾干,然后点燃同样购自宜良的松针结预热烤炉,待明火熄灭后,趁余热将鸭子逐只挂入烤炉,盖紧炉盖焖制数分钟,凭借烧鸭师傅的经验掌握时间。出炉时鸭皮是诱人的栗色,鸭油不住地滴沥,此时由专人用扁担挑了,送至街对面的饭店出售,途中总会引来路人注视的眼神。
五香羊肉采用严格经过阿訇宰杀的羊肉,肉色鲜艳,切成块用五味大料腌制1~3天,待材料入味后,取出羊肉进行高温卤制,卤制全熟后拿出即可食用。五香羊肉以口感熟烂,味道细腻为特色,其中山羊肉腌制出来的清真五香羊肉是口感最好的。
大酥牛肉,选用黄牛的肋肉,漂洗净淤血,切方块后焯水,再下油锅焙炒至水分全失肉块紧缩后起锅,留底油下大料、八角、花椒、姜片等炒香,牛肉下锅加红糖、酱油、盐调味上色,再注入牛骨原汤小火慢炖,至汤水渐浓,再用大火催煮片刻。此时牛肉块充分吸收了调料的味道,色泽褐亮油润,肉质酥香软糯。这时就该配一碗面条,注一瓢骨汤,捻一撮葱花,加一勺喷香的油辣子,然后,你就慢慢享受去吧!
清真五香牛肉以清真牛肉为原料,辅以五味大料进行腌制,腌制1~3天后,经过高温卤制而成。清真五香牛肉的特点,以咸鲜为主味,鲜香四溢,以口感纯正,肉质劲道为特色,其中黄牛肉腌制出来的清真五香牛肉是口感最好的。
1970年,马尔力去了工厂当学徒,我也当了兵,此次我们各奔东西。随着时空的移动,加上当时的社会形势,我和马尔力渐渐失去了联系。后来我去找过他,可听说他们全家已经移民到了伊拉克,此次杳无音信。80年代,改革开放后,走向市场经济的映江楼,成为昆明市饮食公司集体承包的试点饭店。当时还对二楼进行了装修,地板上也铺上了红地毯,开辟了雅座、外宾厅、使映江楼成为上世纪80年代昆明第一个设有外宾餐厅的清真饭店。并推出了糍粑辣子鸡等七八个特色菜,生意火爆得一座难求。由于80年代后期,整条长春路改名人民路,因扩建需要,悬挂餐馆门头上的黑底金字“映江楼”牌匾被撤下,整幢二层楼房也被拆掉了,从此永远地消失了。往昔那些渔船人家,水老鸦猎鱼的场景,对食客而言,也成过了往烟云,对我来说,清汤泡烧饵块的快乐时光,也只能储存在深刻的记忆里。
——江南(云阳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