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 > 网红 > 正文

中国制造联手美国高科技_0

未知 2019-05-28 11:47

  5月29日,海银资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钛媒体联合主办的首届钛边缘创新大会夏季峰会在京举行,来自美国的数位高科技企业领袖和中国的专家、学者、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话中国制造联手美国高科技的未来。

  参加此次峰会的美国高科技企业,大多是海银资本长期关注并投资的企业。比如无线充电技术公司WiTricity、太阳能科技公司1366、空气压缩储能公司Lightsail、私人太空飞行公司XCOR、飞行汽车生产商Terrafugia、可穿戴设备公司MC10、表情互动jrs英超直播吧_jrs直播_极速体育nba直播吧HansonRobotic、硬件生产制造网络平台CircuitHub、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生物科技公司Wicab、让脊柱残疾人重新直立行走的外骨骼医疗设备公司RexBionics等。

  此次峰会是这些美国高科技企业组团来华的第三站。此前,海银资本已带领这些企业访问了杭州和广州,与当地的企业家、政府探讨美国高科技和中国制造业联手的广阔前景。

  海银资本创始人王煜全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美国高科技企业和中国制造企业对接合作,帮助美国高科技企业走出瓶颈期,同时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小公司,新的美国创新引擎

  以Witricity、1366、Lightsail等为代表的这些中小高科技企业正在成为美国的创新引擎。王煜全说,随着1980年美国拜杜法案的出台,降低了美国中小企业获得高校科研成果的门槛,大批美国中小企业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专利授权,成为美国式的万众创新。

  由于在政府资助的研究发明中,发明人也有权分享专利授权许可收入,而且小企业有优先获得转移许可的权利,中小创新企业逐渐成为新的科技创新主体。

  不过,作为美国创新主体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在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瓶颈:批量生产能力不足、融资能力有限。

  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0到1比较容易,但从1到100万、1000万,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升,更需要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投资。王煜全认为,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帮美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突破瓶颈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外国公司进入中国,以此获得了强大的制造能力,建立了完整的制造业生态环境,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太阳能科技公司1366的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范米尔洛说:中国的制造业硕果累累,我们准备从中学习。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都在中国,1366也正与其中一些制造商一起进行客户试用。

  空气压缩储能公司LightSail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克莱恩则表示:中国如果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丝毫不意外。

  高科技,中国制造的新动力

  中国制造在为美国创新瓶颈提供一个解的同时,也为中国制造瓶颈提供的了一个解。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30多年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困境,出现了科技升级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应的制造业投资也出现了下滑。

  日前,国务院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指出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抓住机遇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这一转变需要借助美国的高科技。

  中国制造业如果此时与美国中小科技企业合作,在创新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形成控制,通过制造力反向控制科技,形成科技红利,可以成功摆脱现有的初级代加工地位,在全球市场树立话语权。王煜全认为,一定要在苹果没有成为苹果之前,特斯拉没有成为特斯拉之前进行投资、合作。

  事实上,中国政府、企业家都已认识到了联手美国高科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此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访华行动,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热烈欢迎。王煜全表示,基于美国企业和中国企业、政府的积极反馈,海银资本计划在今年10月份在美国波士顿举办中国制造对接美国创新的大会。

  海银资本的这一系列对接活动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财富》、《福布斯》、《经济学家》、《波士顿商业评论》在内的很多重量级媒体都对此表示看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