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 > 网红 > 正文

国画大师跨越35年再出手 黄鹤楼壁画 华彩重生

未知 2019-05-08 09:15

图为:岁月风霜侵蚀,黄鹤楼五楼重彩壁画《江天浩瀚》失去昔日光彩。时隔35年后,当年创作组画的中央美院教授楼家本再度出手,受邀对珍贵壁画进行修复创新,以期让这组传世名作华彩重生。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李辉摄

图为:楼家本创作时太投入,每当他从云梯上下来后,便扶在脚手架上看壁画效果

图为:由10幅壁画组成的《江天浩瀚》,面积约100平方米,全部采用写意渲染的国画技法精心绘制而成,是全楼壁画中规模最大的

图为:壁画手稿,以“黄鹤楼传说”以及黄鹤楼诗词等为创作题材

图为:楼家本携妻跨越35年再出手,黄鹤楼壁画将重获新生

图为:作画时,空中还摆放着盛满各种颜料的容器

图为:楼家本常常画得忘了时间,很多个晚上,他是黄鹤楼最后一位离园的客人

图为:楼家本在黄鹤楼壁画现场接待朋友

图为:因为工作量大,夫人杨宝慧和两名学生来武汉辅助楼家本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朱熙勇李辉文/楚天都市报记者满达通讯员王红念江萌

四月的江城多雨,屹立于蛇山之巅的黄鹤楼迎来了一位故人。35年前,他呕心沥血、精绘细作,在黄鹤楼五楼绘就了百平米金碧重彩壁画《江天浩瀚》;35年后,他再度出手、修复创新,以期让这组传世名作于军运会前夕重获新生,再现于世人眼前。

4月2日上午,雨淅沥沥下个不停,黄鹤楼内游人如织,暂停开放的五楼却格外安静。大厅内,77岁的楼家本站在4米高的升降台上,一手握着扶手,一手持画笔给壁画上色。

眼前这由10幅画组成、面积约百平米的金碧重彩壁画,这位来自中央美院的教授再熟悉不过。当年,他耗费4年心血,在万里长江第一楼的顶楼绘就了这组传世名作,使之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

时间回到1983年,41岁的楼家本正值盛年,从中央美院国画系调入壁画系不久。距北京1100多公里外的武汉,高51米的新黄鹤楼轮廓已呈现于蛇山楚水之间。楼家本受邀前来武汉,商讨黄鹤楼壁画的创作事宜。5层的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每一层都需要一组壁画,楼家本承担了第五层的壁画创作。

楼家本研读黄鹤楼史料,确定以正史角度形象地反映黄鹤楼的来龙去脉。画稿最后定为十幅,总题为《江天浩瀚》。其中正墙左右两幅画,分别为《流逝》和《年华》,表现长江七千年文化和黄鹤楼的兴衰变迁历史。正中间最大一幅画,通过急流东去、汹涌澎湃的长江横断面,借一个巨浪赶着又一个巨浪的磅礴气势,集中表现了大自然的永恒。楼家本为这幅画取名《浪淘沙》。

在创作工艺上,楼家本坚持用重彩:“在视觉领域,我国的重彩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在黄鹤楼顶楼绘重彩壁画,最合适不过。”

从1984年开始绘制,到1987年作品完工,楼家本在四年时间内,除了承担中央美院的教学任务,其他时间都花在了黄鹤楼壁画的创作当中。因工作量大,夫人杨宝慧也从北京来武汉辅助他。创作期间,楼家本和夫人经常从白天忙到晚上,直到深夜才返回下榻的武昌饭店休息。为此,他俩没少爬过黄鹤楼公园和武昌饭店的铁门。

经过四年的精心创作,《江天浩瀚》一问世就惊艳了世人,成为黄鹤楼上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因江南天气多雨湿润,历经30余载光阴,这组金碧重彩壁画受了潮,不比往日光彩照人。黄鹤楼公园决定对它进行修复。

此时,楼家本已年近耄耋,患有痛风,腰椎也有毛病,身体远不比当年。但他却欣然接受了修复这组壁画的任务。

“这组壁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工艺,又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在我整个创作生涯当中仅此一幅,甚至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楼家本说,如今壁画要修复,对他而言也是一次机会,可以让作品更加完美。

时隔35载修复画作,于楼家本而言,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上的再创作。他笔下的线条更加老辣,色彩更加浓烈,画作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当年在黄鹤楼创作壁画,楼家本在提一大桶颜料水时闪了腰,为此住了近两个月院,从此落下了病根。此次来武汉后,楼家本的腰椎毛病又犯了,为此他去医院做了两次核磁共振。医生说,楼家本的腰椎问题比较严重,需要做手术,建议他每天只工作半天,在升降台上画半小时就得下来休息一下。可楼家本一旦投入创作,就进入了忘我状态,每天戴着护腰作画,工作9个多小时才肯休息。每次上升降台,他一拿起画笔就忘了时间,总是在夫人和助手的反复提醒下,才肯回到地面休息。

“黄鹤楼的历史比巴黎圣母院还要早一千年,它是长江文化的标志,《江天浩瀚》传承了悠久的长江文化,更有时代感和艺术气息。这次修复,我很有信心。”楼家本说,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每一笔每一画都亲自完成。他希望画作完成之后,得到更好的保护。楼家本还希望,这幅金碧重彩壁画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才俊加入到中国的壁画创作中来。

黄鹤楼公园管理处主任董冲表示,《江天浩翰》作为当代壁画公认的时代经典,是黄鹤楼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游览观赏价值。这次楼老对《江天浩翰》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更是一次融入了其数十年艺术思考的再创作,相信《江天浩翰》重新亮相时,将再现艺术精品,让黄鹤楼文化历久弥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