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卡纳瓦罗菜,那他咋用单外援干掉鲁能的?看完这5图你就懂了
同样在上轮联赛中输球,同样需要在下周中亚冠出击,恒大与鲁能两强在昨晚的天河体育场进行了90分钟的厮杀。最终,没有保利尼奥的恒大依靠塔利斯卡的梅开二度完成了绝杀。
从本场比赛来看,恒大无疑是战术针对性更好的一方,郜林,张修维,黄博文三人开局的消耗冲击,让恒大从开场就压制了鲁能两名边后卫。最为关键的是,卡纳瓦罗的这种部署,在战术实际上决定了塔利斯卡会在比赛中得到较多的禁区外任意球机会。塔利斯卡出色的个人能力,为绝杀进球奠定了下限。
广州恒大:32-刘殿座/5-张琳芃,6-冯潇霆,21-高准翼,35-李学鹏/9-塔利斯卡,16-黄博文,10-郑智(67’, 20-于汉超),11-张修维(U23)(67’, 13-何超),17-杨立瑜(U23)/29-郜林(89’, 15-严鼎皓(U23))
山东鲁能:14-王大雷/6-王彤,4-吉尔,35-戴琳,5-郑铮/21-刘彬彬(83’, 16-李海龙(U23)),25-费莱尼,22-蒿俊闵,17-吴兴涵/32-田鑫(U23)(38’, 28-陈科睿(U23)(63’, 18-周海滨)),9-佩莱
鲁能是目前中超联赛战术辨识度最强的球队,他们的进攻体系就是依靠佩莱的支点作用以及边路配合作业之后的传中,去兑现体格与高空优势。
因此,卡纳瓦罗本场比赛的部署十分出色,他瞄准了鲁能442阵型在高位限制上的速度短板,让黄博文与张修维进行不断的前插跑动,制造鲁能防线与中场的空位进行作业。
图1:鲁能两侧的边后卫都被吸引压制,这造成了他们不敢在进攻端前提
在这种情况下,鲁能的进攻就遭遇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在后续比赛中所展现出的问题,就是鲁能在进攻站位上是一个极为糟糕的4114。这时候,蒿俊闵的高位主导,佩莱的支点作用发挥的空间就只有分边。
关键是,鲁能边后卫不前提就给了恒大防线针对性包夹鲁能两名速度型边前卫的机会。
图2:边后卫不前提,鲁能两名速度型边前卫被限制
正是这种变化,让鲁能本场比赛虽然在坚定的走边路,但是却陷入了低效模式:全场比赛30次传中,之形成了1次有效射门。
鲁能442阵型在强化体格的同时,也最大化的削弱了球队的运动能力。因此,恒大在本场比赛充分利用这一点带来的作用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黄博文与张修维的前插,不仅能压制鲁能的边后卫,还能通过有效的跑动吸引去制造机会,给恒大前场的攻击手制造射门的空间。
图3:鲁能高位放空,黄博文前提给郜林制造机会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恒大通过中路高位把球过渡到左侧之后呈现出了两方面的态势:鲁能双前锋无法在高位给与限制,然后黄博文与郑智的交替换位制造了肋部接球的机会,郜林则来到黄博文身侧得球获得了远射的机会。
图4:张修维拉边之后,恒大边路配合制造了塔利斯卡的外围远射
张修维与张琳芃在右侧的配合吸引了鲁能防线的扇面防守,高位的塔利斯卡在接球之后得到了远射的机会。
这种不断强化前插配合制造射门的战术,在比赛中运用的还是较为彻底。但是更为关键的是,鲁能这个问题让恒大的高位直塞有了更多地作业空间,去压迫鲁能的防线中卫,从而去制造任意球机会。
塔利斯卡在本场比赛中获得了多次任意球射门的机会,也制造了数次威胁以及最后时刻的绝杀。
这并非是意外,而是恒大不断在寻求这种作业模式,用郜林与杨立瑜去压制鲁能的后卫线,拼任意球。这也是卡纳瓦罗后续调整中最后时刻留下杨立瑜并在郜林消耗较大时直到90分钟才通过U23球员将其调整的真正目的。
图5:高位直塞找郜林与杨立瑜进行冲低位
从上图可以看到,恒大利用鲁能高位缺乏机动性与拦截的短板直塞找到低位,郜林与杨立瑜俩人冲击鲁能的中卫。郜林故意漏球被吉尔挡出,后续郜林被吉尔放倒制造定位球机会。
图6:最后时刻的反击,塔利斯卡直塞时杨立瑜与于汉超冲击的还是鲁能的中卫
这种攻击手紧密站位去冲击鲁能低位防线的部署,虽然缺乏深度,但是在鲁能高位限制不足的情况下还是最终制造出了足够多的效果。
保利尼奥不在,恒大固有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变,通过强化其他球员的战术配合并给塔利斯卡进攻终端的职责与机会,还是取得了效果。
不过,恒大能有效的进行这种配合,核心关键还是在于开场就压制了鲁能的边后卫让其无法前提,致使后者的边路进攻无法发挥该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