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制造业企业
9月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了2012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共有310家国企和190家民企上榜。其中,中石化以2011年营业收入25519.5亿元连续8年蝉联500强冠军。紧接中石化的是中石油、国家电网、各大银行及通信铁建公司,这些在榜单中和以往年度一样也没有什么悬念。
从这份榜单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或者实现净利润总额来看,国有企业相对民企都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比之大型跨国企业,中国500强总体上仍然缺乏核心竞争力,国际化能力不强。下面我们就为大家整理了榜单中的一部分工业企业。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排名114)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气,是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排名第一位的机电装备产业集团,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880年。主要业务是从事设计、制造及销售各种电力能源设施、机电一体化设施、交通设施及环保系统等产品及相关服务,集团有核心企业60余家。 2005年4月28日(周四)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12月5日(周五)透过换股方式合并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上海电气旗下有电站、输配电、重工、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机床、环保、电梯、印刷机械等多个产业集团,员工总数超过70000人,公司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并形成了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为客户提供现代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产品长期居中国领先地位,是中国最重要的发电设备供应商之一,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作为国内装备制造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上海电气通过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合作共赢,在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综合型装备集团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独有的发展之路,凭借高技术和智能化等重要创新举措带动了国内高端绿色装备产业的发展。
除过引领国内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之外,上海电气还在不断的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目前,上海电气承包的工程已分布到印度、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正在进一步向相对发达的国家发展。而且上海电气印度全资子公司也已经正式成立。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排名138)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9年。二十年来,三一集团秉持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企业宗旨,打造了业内知名的三一品牌。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利润40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湖南省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2010年 实现销售收入约500亿元。
三一重工为三一集团核心企业。三一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中国企业500强、工程机械行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最强企业、福布斯中国顶尖企业,中国最具成长力自主品牌、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标志性品牌、亚洲品牌500强。2012年1月30日消息,三一重工与世界混凝土巨头德国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日前在德国共同宣布,两家公司已达成正式协议,将在通过监管部门审核之后正式完成合并。
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三一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同时一直在谋求海外的发展。目前,三一在海外分布有30个子公司,业务覆盖150个国家。并已在印度、美国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基地,在德国的建设项目也已正式签约。而在国内,也拥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五大产业园区。
近年来三一的造富史一直受到外界的关注,今年7月三一裁员30%的风波也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工程机械市场的持续低迷,三一通过转岗降薪等裁员30%,尽管三一一直辟谣,但员工人数减少3000人确是不争的事实。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三一重工的崛起得益于城市规划的发展,现如今房地产等行业受政府政策调控,三一重工已经过了黄金发展时期。
除却工程机械市场的低迷之外,三一旗下的三一电气也平平遇挫。三一电气是由三一集团高起点介入风电领域所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和成套设备制造。由于受国家收回地方政府的风电项目审批权、风电场并网技术标准的进一步规范、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及国内风电整机制造环节有近百家企业,整机制造产能过剩,引发整机制造商展开价格战等因素的影响,风电行业从市场暴增进入了弃风的局面。三一电气也从去年的意气风发、高调宣布自己的发展计划到今日基本以惨败收场。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排名20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集团)从1958年第一个企业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建立起, 经过50多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和电站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是党中央确定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53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改制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
东方电气以大型发电设备、电站工程承包、电站服务以及电控设备、环保设备节能设备为主业,其主要企业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上市(代码600875)和香港上市(代码1072),所属子子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川、广东、浙江、河南、湖北、天津等五省一市。
东方电气以工程机械产业为主导产业,在2012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的评选活动中,东方电气凭借凭借480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机械工业百强第七位,依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风电机组作为东方电气的第二大主营业务,由于受到行业持续低迷、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影响,东方电气的风电设备产销量逐步下滑,甚至超过了行业整体的下滑速度,高库存与业务凋零形成巨大反差。
除过风电之外,核电实质性启动还未开始,也给东方电气带来很大难度。目前核电占东方电气业务的10%左右。东方电气的核电设备制造技术,覆盖二代加、AP1000、EPR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核电重启,对东方电气的业绩将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目前国家的核电市场尚未启动,也对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今年来随着而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设备在国家倡导新型能源的背景下纷纷上马。东方电气本着单一产品的抗风险能力有限,要想基业长青,做百年老店,就要多电并举,相互支撑、弥补的发展理念,东方电气表示未来还有拓展的空间和可能,包括潮汐发电、光热发电、超导技术等在内的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仍是他们密切关注的对象。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64)
正泰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之一,始创于1984年7月,现辖8大专业公司、2000多家国内销售中心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有40多家销售机构。集团产品覆盖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建筑电器、光伏电池及组件系统和汽车电器等产业,产品畅销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
正泰电器是中国低压电器领域的领军企业。2011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82.9亿元,在行业内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领先排名第二的德力西超过一倍。低压电器行业不像特高压那些拥有着耀眼的光环,但由于直接面对最终消费群体,也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低压电器行业还是处于无序竞争态势,行业集中度不高,产品档次普遍不高,和这些缺点相对的,是该行业的高速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公司通过研发提高产品性价比和提升经销商团队,进一步巩固了在中低端领域的领先地位。而设立高端品牌诺雅克,吹响了公司进军高端领域的号角。
随着国家鼓励扶持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出台,正泰电器通过不断的分析论证,最终选择了太阳能。正泰希望利用自身电器行业领域的优势,打造一个从发电到输配电完整的产业链。公司以第一代晶硅太阳能电池为切入点,很快进入光伏市场。不过最近太阳能光伏市场遇冷,正泰也开始精简其薄膜硅电池及晶硅部门。正泰太阳能薄膜硅电池部门的一名员工表示:到这个月底,薄膜硅电池部门就不存在了,原有两三百人的该部门如今只余100人左右,本月底这些员工多数也将离职或转到晶硅部门。
新疆特变电工集团有限公司(排名400)
特变电工是中国变压器行业首家上市公司,是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核心骨干企业,国际电力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中国最大的变压器、电线电缆、高压电子铝箔新材料、太阳能核心控制部件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拥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和国家外援项目建设资质。变压器生产能力超1亿kVA,跻身世界前三位。公司分别在新疆、四川、湖南、天津、山东、辽宁、陕西等地建有九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构建了以输变电产业为主导、新材料产业为支撑、新能源产业为亮点的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公司国际业务占收入比重逐年增加,已达2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输变电工程出口业务的收入将会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速。而且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凭借新疆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特变电工有望成为煤炭电力多晶硅硅片组件并网逆变器输变电设备EPC总包商等一体化产业链的电力设备新能源巨头。
光伏一体化作为特变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目前已涉足从多晶硅到电站、逆变器控制系统等关键设备的完整产业链。2011年底已具备3000吨多晶硅生产能力,项目完全达产后将成为极少数万吨级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500MW并网逆变器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贡献收入3.4亿元。但随着光伏市场的遇冷,在特变披露的二季度财报中,公司光伏系列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34.42%,营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2.09%,下滑还是相当的严重的。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排名406)
德力西成立于1984年,是温州、乐清市最大的合资企业。在创办人胡成中的带领下,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国家大型工业企业。集团以生产高中低压电器、输变配电气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气为主,同时涉足气动元件、综合物流、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环保工程、再生资源等产业,现有员工14000余人,下属公司70多家,协作企业700多家,资产总额达50亿元,品牌无形资产28.28亿元。目前,德力西已经在国防、航天、电力、建筑、冶金、交通、石油化工等国家十几个重点行业的重大工程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现有工业产能除了石油、煤炭少数能源和少数高科技产业以外,多数产业的产能已经过剩。国家宏观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企业选择的产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针对这一情况,德力西在直面产能过剩的同时也瞄准利润新兴产业,如LED光电、环保工程、再生资源、能源矿产等。2011年德力西与江门高新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总投资38亿元的LED外延片、芯片项目协议,在做大做强LED外延片及芯片的基础上,最终形成完整的LED产业链。
除过拓展新兴产业之外,德力西在传统行业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作为我国大型民营企业,德力西集团多年来与中国航天事业建立并保持着密切联系。早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创建之初,德力西电气产品就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2012年6月16日,备受世界关注的神九成功发射升空。此次德力西为助力神九飞天,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提供了价值200多万元的电气产品。为此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德力西集团颁发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贡献单位的奖牌与证书。这一荣誉的获得,充分表明德力西电气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均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过硬的产品质量,超凡的创新能力,使德力西集团获得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青睐。同时,也见证了德力西德报人类,力创未来的企业主题理念。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排名493)
沈阳机床创建于1993年5月,六十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现已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工厂从投产至今,已为国内外制造行业提供了近三十万台金属切削设备,并以精良的品质着称。
近年来,沈阳机床的发展势头超乎想象,以2010年经济规模在世界机床行业排名第二为标志,沈阳机床集团十年来的创造发展出现厚积薄发效应。2011年沈阳机床一跃成为世界经营规模第一的国际化企业。
在2012年2月27日,美国加德纳公布世界机床行业排名,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机床)以去年实现机床销售收入27.83亿美元,位列第一。世界机床名企日本山崎马扎克、德国通快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沈阳机床正全力向高端制造跨越。目前,沈阳机床已经搭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开放式的社会化创新体系;数控机床产品已经形成8大类、19个系列、300余种规格,全部为自主研发;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重大型数控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已经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