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名人 > 历史 > 正文

欧盟提出“再工业化” 欲重构工业产业链

未知 2019-11-13 15:05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工业的委员安东尼奥塔亚尼近日重申,欧洲需进行再工业化,以重振欧洲经济。事实上,持续已久的国际金融危机,早已触动了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工业与服务业关系的进一步深刻反思。欧盟已将工业占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5.6%提升至2020年达到20%的总体目标。用再工业化应对去工业化的挑战,是欧盟产业结构调整新的战略性定位,也是欧盟及成员国的现实选择。

  首先,试图抢占新工业革命的先机是欧盟的一个重要考虑。近几年,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在欧盟与美国兴起并迅速向全球传播。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正式提出新工业革命的说法,认为由绿色能源和数字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并将最终改变世界工业版图。欧盟认为必须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才有可能弥补此前没能搭上IT革命头班列车的损失,而再工业化正是为此制订的新规划。

  其次,随着债务危机导致的政府财政纪律不断加强,当前欧盟可用的宏观经济刺激措施已经捉襟见肘,其寻求通过结构性手段实现经济复苏与增长的意图愈益明显。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非理性繁荣延误了欧盟切实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努力,那么过去几年的危机洗礼,则使得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朗,从而为再工业化出台创造了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从欧盟层面还是成员国的具体计划来看,欧洲当前正在推进的再工业化,绝不是简单地基于现有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与工业的比重,而是试图推动一批新兴产业的诞生与发展,同时加强对已有产业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核心在于抓住新工业革命机遇重构工业产业链。

  欧盟委员会围绕如何重启工业投资设计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实施框架,其中包含鼓励新技术研发与创新、改善市场条件、增加融资机会、培育劳动技能转型等四大支柱,以及旨在清洁生产的先进制造技术、关键使能技术、生态型产品、可持续的建筑材料、清洁运输工具、智能电网等六大优先领域。

  整体而言,虽然此前欧盟的去工业化现象较为严重,但不可否认,从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节能环保要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欧盟的工业竞争力依旧十分强劲,其工业部门获得的附加值也是全球最高的。另外,欧盟还掌握着接近50%的全球工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规则,同时拥有规模达5亿人、集中了全世界约一半高端需求的内部大市场。这些因素都是其再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当然,欧盟再工业化也面临着不少障碍,包括危机对工业部门造成的严重冲击、科技创新与应用环境欠佳、成员国实际经济状况差距甚大等。当前欧盟推进再工业化可谓既有一定的基础,又面临诸多挑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