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红
祁红的发展
1848年以前,中国的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保持顺差,牢牢攒着话语权。因为中国出口茶叶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让欧洲各国产生了觊觎之心,直到1848年6月20日,英国人罗伯特?福琼深入中国内陆偷盗茶种、带走精通制茶技术的制茶工人,开启了一趟改变世界茶叶史的奇幻旅程。最终成功在印度种植茶叶,并制作出了红茶。
1870年后,英国开始将茶叶贸易的注意力转向其殖民地印度,逐步降低对中国茶叶的贸易依赖。而同一时期,中国对美的绿茶市场,也因质量参差,被日本趁乱劫走。中国绿茶外销凉凉了,而国际市场对红茶的热情依旧不减。穷则思变,“绿转红”似乎成为中国茶发展不可逆的唯一选择。这时候,还能在印度红茶、锡兰红茶的夹缝中逆袭的,大概仅剩祁门红茶了。
祁红的逆袭
在中国茶的历史长河中,祁门红茶的位置是很尴尬的。
1875年创制至今还不满一个半世纪,祁红的发展也没有太多的文人雅趣,基本来自于贸易市场的需要,完全从商业角度出发,还经历过茶农、茶商、洋行之间的尔虞我诈。这和中国传统茶饮惯以文人小情趣闻名的设定压根相反,还多了几分庸俗的气息。庸俗与入世救赎或许是一体两面,祁红一反中国茶含蓄内敛的高冷气质,为中国红茶的发展立下一块崭新的里程碑,靠着高扬的香气走出国门,拿下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质奖章,和印度大吉岭、锡兰乌瓦并称世界三大高香红茶。
祁红的高香
世界的三大高香红茶之一,绝对是祁红的一大卖点。
祁红之所以能墙内开花墙外香,正是她独树一帜的“祁门香”与西方人的味觉审美无缝接轨,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曾诗咏祁红“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祁红创制初期,为了保留香气,还“减少发酵之充分”。“早采”的茶青和“降低发酵程度”,是这时期祁红“高香”的秘诀,而这种风味和现在大吉岭春摘的原叶红茶,或许还真能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禁令人想问,当年拿下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祁门香”,和现在祁红的香气一样吗?
“祁门香”或许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无法像碧螺春的花果香一样被清晰且精准地描述出来。
当然,越是模糊的概念,所能诠释的空间就越大,商业上的可操作性也就越高。
如果非要定义“祁门香”,大概就只能说成是一种独特的地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