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效应”下的分级诊疗:路难行但势在必行 -
“怎样推进分级诊疗?在我看来,技术下沉是关键,利益共享是动力,IT技术是工具,政府引导是方向,社会参与是增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技术下沉尤为重要,通过HIT(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技术推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就是实现分级诊疗和构建医联体建设的核心关键。
每经记者 金喆 每经编辑 张海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到2017年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是2009年新医改工作中心之一强基层期望达到的目标。《中国医院竞争力报告(2018~2019)》(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7年地/县300强医院的床位数均值已远超国家三甲医院的床位要求。
但离小病在基层医院、大病到大医院的美好愿景,还有较远的距离。8月26日,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表示,广东的顶级医院和地级城市医院对省域竞争力得分贡献较大,分别为23%和29%,而县级医院贡献度只有7%。尽管综合竞争力广东排名第一,但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显示出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分级诊疗势在必行。
顶级医院虹吸效应有所缓解如今,大医院门庭若市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多数大医院的医生仍超负荷工作。顶级医院由于自身平台的天然优势,把本该在其他医院或者基层医院服务的骨干和领军人才吸引过来,在业内被称为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不仅吸走了基层医院的人才,也同步掏空了基层医疗的病源,进而降低了分级诊疗的可及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打破虹吸效应,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分级诊疗势在必行。以前省部属医院的虹吸效应比较严重,近三年部分县级医院和地级医院的竞争力提升着实缓解了地县级就医可及性难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医疗资源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广东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在全国并不罕见。《报告》显示,除浙江、山东和江苏外,其他各省份顶级和省/单医院占比均较高,其中辽宁的顶级和省/单医院贡献度之和达到61%,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宁夏的优质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省会城市。
粤北地区某三甲医院院长对《报告》中呈现的结果感触颇深,他所在医院是地市级三甲医院,但放到建高地、强基层的广东省并不显眼,我们这样的地市级医院属于夹心层,推动分级诊疗必须削峰填洼,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把中小城市的医疗资源做大做强。
分级诊疗势在必行正如上述院长所言,在分级医疗模式下,地市级的区域医疗中心和县级医院是连接基层医疗和顶级医院的纽带,但现有配置还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一位接近广东省卫健委的人士对记者坦言,很多地方县级医院本身就不强,要跑到100马力带动周边十多个乡镇,根本就拖不动。而他接触的1000多个基层医疗机构,又迫切需要优质资源下沉,这些都需要制度支持。
艾力彼的《报告》也显示,2016年我国顶级医院有98%以上的行政级别是省部属医院,剩余的不足2%是市属医院。
在钟南山看来,分级诊疗之路难行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较不完善,自负盈亏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同地区、同级医院之间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上下级医院之间存在间接竞争关系,医院对分享医疗技术、医疗资源存有芥蒂;三是部分患者追逐优质医疗资源,不信任基层医院。
怎样推进分级诊疗?在我看来,技术下沉是关键,利益共享是动力,IT技术是工具,政府引导是方向,社会参与是增量。钟南山认为技术下沉尤为重要,通过HIT(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技术推动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就是实现分级诊疗和构建医联体建设的核心关键。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就像是架梯子上高楼,在合作中提升自己,量化指标评级则让医院自身对优劣势有更清晰的认知。
东莞某民营医院不愿具名的副院长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医院管理角度来说,医院排名的评价指标能让医院不断进行革新、改进,而且在改革时更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