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 > 财经新闻 > 正文

首创2.5微米“电容薄膜” 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_12

未知 2019-07-04 15:11

  开车的人都知道,汽车在爬坡时需要瞬间的爆发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由汽车的辅助动力电容集成控制系统来完成的。而新能源汽车,对这个辅助动力的要求非常高,空间要小,损耗要低,电容量要大,这个系统中的超薄BOPP电容膜成为眼下国内外公认的新型材料。

  昨天获悉,宁波企业研发出了2.5微米的电容薄膜,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实现这一厚度量产,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

  70厘米宽的膜拉到5.8米宽厚度只有头发丝的1/5

  昨天,记者去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探个究竟。进入车间前,有一个缓冲通道,在这里,一股强大的高速气流从两边喷嘴出来,这是风淋室,它可以减少人进出洁净车间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每个进出的人都必须经过这里。办公室主任江宇说,这里的生产环境对洁净度的要求跟手术室一样。

电容薄膜

  电容薄膜为啥对清洁度要求这么高?要是薄膜有一点灰尘,就会形成电弱点,通电工作时就容易被击穿。在车间,江宇指着一条快速流淌的水帘,对记者说:你看,薄膜都是晶莹剔透的,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出一点灰尘。

  而这种薄膜的最大创新点,就在于薄,它的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5,这层薄膜是怎么炼就的?将PP粒子高温融化成黏体状,冷却后变成了片状的薄膜,有70厘米宽,就像一个大大的煎鸡蛋。江宇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然后,将这个煎鸡蛋往纵横拉伸成5.8米宽的薄膜,这是技术难点,在拉的过程中要使薄膜厚薄均匀,达到高物理性能指标和低热收缩、高电性能指标等,同时又不断裂。

  特种电容薄膜售价是传统膜的十余倍

  传统电容器薄膜竞争激烈,目前国内市场上家电电容器薄膜每吨售价仅3万元,而特种电容器薄膜却可以卖到30多万元,同样的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的高端薄膜附加值提高十余倍。

  宁波大东南盯上了高端薄膜产品,开始进军应用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种电容器薄膜。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未来五年产能要突破百万辆,这为高端电容器薄膜带来了巨大商机。

  企业自主研发国际尖端技术超薄电容膜

  2012年,宁波大东南投入2亿元从德国布鲁克斯引进了两条超薄电容器薄膜生产线,这套设备可以生产3.8微米的电容薄膜,而当前国际上的尖端技术可控制在3微米以内,就是这0.8微米成了企业难以逾越的鸿沟。当时我们就跟德国人说,我们再增加1000万元成本,帮我们做到3微米以下,但是对方没底气,只能验收3.8微米。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剑鹏说。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做不了市场领头羊,3微米这个鸿沟必须要攻克。黄剑鹏说,凭借在拉膜中积累的经验,公司的技术团队决定自己研发,在3微米的厚度上进行调试。无数次的实验投入终于迎来了突破,电容薄膜实现了三级跳。去年,大东南万象2.8微米超薄电容器薄膜的量产实验成功并趋于稳定,不久前,宁波大东南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实现了2.5微米的电容薄膜的量产,目前,由宁波大东南薄膜所制成的汽车用薄膜电容已经被国内多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试样。

  2.5微米以内超薄电容器薄膜国际售价高达每吨30多万元,该公司推广价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凭借这一技术,公司有望成为年产值10亿元的航母级企业。黄剑鹏说,接下来,他们要向2.0微米的国际顶尖技术进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