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车迷故事 - 他提着行李箱与时间赛跑,更“亲手打造”美好回忆
4月12日-14日,一级方程式赛车,也就是我们简称的“F1”,就将迎来里程碑式的第1000个分站。1950年5月13日在银石赛道上,第一次方程式赛车的起步,除了前F1掌门人伯尼,世上恐怕难寻见证者。
2004年F1落户上海,16年不长也不短,参与赛事运营的工作人员、媒体、车迷都是见证人,和赛事一起成长。
上周开始,我们邀请其中的几位来分享他们的故事,讲述被F1感染、被F1改变的人生。也欢迎您在留言区,留下您的F1回忆。
最重要的是,第1000站就在本周,就在上海,就在我们眼前。我们邀您一起见证当下。
本期受访的两位资深车迷同样故事满满——曾获得“F1好声音”冠军,走进过上赛场演播室解说的张谦;以及F1中国站15年只缺席过2届,对这项运动有独特见解的Wayne。
他们讲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F1故事,用行动诠释着对于这项运动的无限热爱。Wayne:“不止是运动,F1也是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陪”维特尔度过成长岁月
Wayne与F1的相识或许可以说带有些戏剧性,“我看的第一场比赛是03年的英国站,那场比赛中突然有一位车迷冲进了赛道,引发了安全车,造成了一系列混乱的场面发生。”
2003年英国站,小丑车迷闯入赛道
鲜有的突发事件正好与Wayne“撞在”了一起,这激发起了他对于F1的兴趣。在那之后,他开始了解进站、加油、比赛策略等一系列和F1比赛相关的内容,并渐渐迷恋上了这项运动。
“一个个体的突发事件可以引发比赛进程一系列的变化。”这是Wayne对于F1的初印象。而舒马赫、莱科宁、阿隆索这些响当当的名字更成为了他对于这项运动最基础的启蒙。“03年那时候舒马赫是F1的代名词,如雷贯耳。但其实我对莱科宁和阿隆索这两个名字也印象极为深刻。尤其是莱科宁,在那时他仅仅以微弱分差惜败给舒马赫,所以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Kimi的车迷之一。”
然而,当被问道最喜欢的车手时,Wayne给出了一个不同的名字——维特尔。在他眼中,Vet就和自己身边一起成长的同龄人相仿。
2017年 维特尔在Wayne打印出来的照片上签了名“喜欢维特尔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因为Vettel几乎是舒马赫钦定的车王接班人,另一方面则因为Vettel从进入F1的第一天起就有着抢眼的表现,从宝马索伯试车手初露锋芒,到驾驶小红牛在蒙扎雨中强势夺冠,再到在红牛车队开创属于自己的王朝,对我而言他就像一共成长的同龄人一样。”在阿塞拜疆,他拖着行李箱跟时间赛跑
Wayne接触赛车世界的时间或许没有“跨越世纪”那般漫长,但亲身“追逐”F1的经历绝对称得上资深——自04年上海站设立过后,在15年时光里他只缺席过2次,背后的原因则因为初三高三两年受限于备考压力。
即便如此,在学生时代他依旧有办法就看比赛,没办法就想办法。“像巴西站、加拿大站这样半夜的直播,为了保证第二天学习,父母自然是明令禁止看直播的。我只好半夜像做贼一样地偷偷把旧电视机搬进房间看直播,然后隔天顶着黑眼圈去上课。”
相比过往,如今早已告别校园生活的Wayne感慨于科技力量的强大,“F1算是信息传播方式演进的一个缩影。现在,接收F1相关资讯、收看比赛的渠道更加数字化和多元化了。”
但也正因如此,过去偷偷躲房间里看比赛的回忆才更显珍贵。“从前传统电视时代看比赛的回忆,有一种有别于如今信息爆炸时代的厚重感。”
当然,无论是厚重感亦或是新鲜感,对于车迷来说,都比不上临场感。2005年,Wayne第一次踏进上赛场看比赛,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橡胶味和汽油味,他至今都记忆犹新。次年,他更是在现场见证了舒马赫的完美谢幕,有幸见证了一段传奇在赛道上的“最后一舞”。
为了拓宽视野,Wayne同样走出国门,去海外追了新加坡和阿塞拜疆站的比赛。这样丰富的经历,自然也藏有许多有趣的回忆。
Wayne相机里的阿塞拜疆站
尤其是2017年的阿塞拜疆站,Wayne见证了一场精彩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在现场看到正赛出现红旗,也亲眼见证了安全车带领下Vettel和汉密尔顿剑拔弩张的撞车。”
尽管比赛堪称经典,但他在内心澎湃之余却不得不考虑航班问题。“巴库回国的航班班次不多,假期有限的情况之下,只能首选周日晚上回国的飞机,所以时间比较紧张。”为此,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在比赛最后几圈时提着行李箱一路狂奔,打车去机场。
“耳边响彻的是F1赛车轰鸣的引擎声,在那时有种自己也在拖着行李箱和时间赛跑的感觉。”
那一站,里卡多最终登顶。虽说没能完整看完一场精彩的比赛有些遗憾,但这段回忆也成为了Wayne现场观赛经历中一个有趣的片段。“F1也是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F1陪伴自己成长的这段时光中,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引导着Wayne的人生走向。大学毕业时,他的论文选题是体育赛事物流,切入点自然是F1赛事的物流运作。毕业后,他也一直从事的是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工作。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的人生与F1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他对于这项运动的理解,也慢慢跳脱出了赛车的圈子——在他眼中,这项运动背后还涵盖着更深层面的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对我来说F1不单单是一项简单的运动,也是探索世界的一个窗口。比如从F1可以看见汽车科技发展的趋势——F1从自然吸气动力时代过档到当今的混动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如从F1赛事运转的背后,可以了解到这项运动精密的运作和运筹帷幄的计划...这些都是F1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显着特征。”
四届世界冠军普罗斯特,近来也给出了类似的看法,他主张称F1在顺应汽车科技发展趋势的同时,也该回归人性。
“我们身处一个拥有大量技术和数据的时代。现在的科技非常棒,对于主要的引擎制造商而言这种状况也很好,因为F1与社会竞争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了。但我们需要让这项运动更加重视人性,车手、工程师的作用应该更明显,我们需要回归人性的一面,减少对于技术的关注。”
毕竟,F1可不只是一项简单的运动而已。“亲手打造”美好回忆
拿到车手的签名、合影向来许多车迷的愿望之一。在车迷心中,它们是追星胜利的纪念品,更是唤起美好回忆的信物。
Wayne自然也拥有这些回忆,而他的回忆则更加特殊,因为这些签名照都是自己“亲手打造”的。
Kimi亲笔签名
diy相框 珍藏美好回忆“我会将自己拍下的照片打印出来找车手签名,虽然跟Darren Heath(极受推崇的F1摄影师)这样的摄影大牛作品的水准相差十万八千里,但也算是独一无二限量版的一份回忆。”
和许多男生一样,收集或是自己制作赛车模型也是Wayne的兴趣所在。
前两年,他亲手做了一台1:8比例的迈凯伦MP4-23,据他所说这花了自己一年半载的时间,但他依旧乐在其中。
“做模型的时候虽然枯燥,但手指和每一个零件接触的时候,仿佛和十年前的那辆总冠军战车有了共鸣。这台模型承载的不仅是一场比赛的回忆,也可以勾起自己当初看比赛的点点滴滴。 ”
精致的不仅是照片,更是段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