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房产 > 正文

2019年新式茶饮会有什么变化呢?

未知 2019-04-08 15:41

从2017年喜茶进军上海引发全民热议起算,中国的「新茶饮运动」已经进入到第三年。

2018年,喜茶与奈雪的茶加快了全国化步伐,门店数迅速增加。两家通过扩大规模与强化品牌感脱离了“网红”

三、第二梯队品牌强势出现

美团数据显示全国现制茶饮门店超过41万家,新茶饮头部品牌喜茶与奈雪在门店总量占比上不足千分之一。行业集中度低、头部品牌下探速度有限,区域品牌仍旧有相当的机会。

2014年于长沙成立、成为新“城市名片”的茶颜悦色是一个好样本。利用头部下探不足的时间差,茶颜悦色在4年内在本地布局100余家门店,实现了长沙市场的全覆盖。

同时,运用错位竞争思路,主打奶泡茶等差异化产品、在品牌上强调传统元素年轻化表达的新中式风格,茶颜悦色已在当地树立起品牌并证明了其模式的有效性。

即使被认为是传统奶茶代表的一点点,长期以来,一点点在加盟模式下成功进行大规模经营与标准化扩张,品质与坪效也得到较好的保证。这些经验与管理技巧需要新茶饮行业的新兵们继续学习。

另外,喜茶爆红之后,乐乐茶仍从“网红鏖战”的上海突围,也说明茶饮市场需求还远未被满足的同时,不同的商业模式仍拥有大量的尝试空间。

乐乐茶类似于喜茶与奈雪的结合体——茶饮+欧包的产品结构近似于奈雪,年轻化的UI设计则看起来像喜茶。在门店模型上,乐乐茶大小店皆有,丰富的SKU和多种空间体验像奈雪,强调坪效、购物中心B1层那一类档口店则是高坪效零售业态的体现。乐乐茶呈现了明显的餐饮+零售混合经营的状态。

事实上,每一个新茶饮品牌最初都是区域品牌。喜茶从江门到深圳再到上海引爆全国,花了接近五年的时间;奈雪在2017年底向全国扩张时,已经在大本营深圳拥有超过40家门店。

未来,在广大的二线及下沉市场,可能还会出现凭借错位竞争跑出来的新品牌。

四、多品类与跨界经营正成为主流

茶饮行业正在呈现全方位的混业经营状态。首先,茶饮与欧包等产品的搭配几乎已经成为行业标配。除此之外,冰淇淋、酸奶饮品、咖啡系列饮品乃至鸡尾酒等,也已经进入了新茶饮的经营范围。

奈雪还针对核心的女性用户群,以会员为核心,开辟出加入零售衍生品和跨界产品的主题店“奈雪的礼物”,用以举办会员活动、提高会员黏性等。目前,这类门店已经进驻了青岛、厦门、武汉等多个城市。

不断用产品迭代和新品类拓展黏住用户,是新茶饮企业维系经营与热度的方法。

另一方面,餐饮行业正在跨界“卖茶”。由于茶饮的流量效应与高利润特点,且消费场景天然与餐饮相连,以火锅企业为代表的餐饮行业也正在布局茶饮市场。

例如,呷哺的高端火锅店品牌凑凑已经正式推出了系列奶茶。根据相关数据,目前在凑凑的门店中,茶饮的销售平均占比为18%,到了夏秋季,这一数据会升至22%。

不论是标准的茶饮企业还是跨界的火锅企业,品类扩张最终考验的是产品专业度、供应链管理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洞察。

五、新零售提升体验与数据化能力

优化体验、提升效率与减少损耗是新零售的核心,也是其改造线下业态的最终诉求。不满足于仅通过线下门店触达消费者,喜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新零售模式。

小程序成为探索新零售的最重要工具。在线上,小程序承接订单、向具体门店分配生产。在线下,标准门店之外,小面积、少人工、只接受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Heytea Go店布局写字楼等人流量大但不停留的区域,提升门店经营效率。

目前,喜茶小程序已经积累600万用户。这部分数据资产将充分帮助喜茶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偏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准营销。

另外,茶饮行业的会员体系也受益于新零售工具实现了在线化与数据化。

传统的奶茶品牌会员体系单一、数据化严重不足,会员运营长期以来几乎只是一纸空谈。小程序与卡包的结合简化了会员纳新步骤,这些工具正帮助茶饮企业逐步实现会员的在线化运营与数据分析。

六、全球化成为提升品牌的新策略

对扩张期的新茶饮品牌来说,全国化意在更实际的市场覆盖,全球化则主打更务虚的品牌输出。

在国内市场,喜茶与奈雪在一线城市加大了门店密度,攻城略地的重心则在于进入新城市。杭州、成都、武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以及厦门、福州等东南沿海城市成为新茶饮品牌下沉的首选市场。

未来,体量更大的二三线城市将承接品牌势能,成为贡献营收与利润的主体。

出海战略中,喜茶与奈雪先后选择新加坡作为第一站。市场成熟、文化相近、消费习惯相似是最重要原因。新茶饮企业借此开始对外输出改良过的、年轻化的茶饮文化。有趣的是,在北美华人聚集的城市,山寨的喜茶、茶颜悦色早已先人一步,进入了当地市场。

最终,新茶饮行业将是坪效、规模、品牌与文化输出的综合竞争。

标签